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物产

乡土物产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淮盐

发布时间:2014-09-04

淮盐,中国四大海盐之一,产生于以连云港市为中心的淮北盐场,此盐场素有“百里银滩”的誉称,所产之盐粒大色白,晶莹玲珑,含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成分最全,食用价值和工业价值在全国都是一流,曾多次在国内、国际盐产质量评比中荣获金奖。有诗曰:“淮盐精味屈一指,广散美名在人间”。

民间传说

相传东海龙王有个小女儿,名叫嫣儿,她看不惯龙宫里争权夺利的勾当,就偷偷地跑到海州湾来,嫁给了云台山下一个姓严的穷相公,夫妻安贫乐道,小日子过得怪好的。

这一年旱灾、涝灾、蝗灾接连不断,收不到粮食,经常三天两头断炊,只能靠上山剜点野菜,剥些树皮过生活。大人小孩饿得黄胖虚肿,走路打晃。说说到了大年的正月初六。这一天,正是青黄不接当口,已到过晌了,严家还锅没动瓢未响,小孩饿得嗷嗷叫。严相公对妻子说:“你赶忙烧锅,我这就去借粮。”他想起有个要好的朋友,才来南城当官,现在就去看看,保准能借些粮食来。嫣儿添了一大锅水烧了起来,看看水快烧干了,添上水再烧,烧干了又添上再烧。直到傍晚时,见丈夫恹恹地回来,空空两手。 “怎么的呢?”严相公说:“这世道难说啦!他说有点粮食,近日要宴请官僚富豪,挤不出来。说官家有粮,现在正从徐州往这里运,到时尽你家吃!”嫣儿说:“恐怕我们等不到那时就咽气了。”

严相公一头气,一头揭锅盖,一看,没有饭。哟,锅底上凝结厚厚一层白霜似的东西,手指蘸了尝尝,有咸味感。嫣儿把野菜往锅里一倒,弄出来,全家一吃透鲜,好吃,大开胃口。嫣儿将这白晶晶的东西送东家,赠西家,大伙都说味道鲜,没病的吃了浑身添力气,有病的吃了渐渐地好了。这个咸东西,是严家嫣儿发现的,就叫成了同音字“盐儿”。大家都尊称嫣儿为“盐婆婆”,把盐吃光了,就挑海水来,放到锅灶里熬,慢慢地灶民就成了制盐的代名词。灶盐生产方式,延续两千年,才改成铺滩晒盐。到汉朝时海州一带的淮盐已名扬天下,渔、盐、铁成了国家三大税收来源,制盐方法也逐渐传到沿海很多地方。

后世灶民为纪念嫣儿,就把正月初六定为盐婆婆的生日。时至今日,淮北盐场的盐民们仍保留这样纪念盐婆婆的风俗:大清早,各家各户老人带着小孩,拿上三股香,一对小红烛,带上印有“龙”图案的红方、白方纸、黄小马,到盐滩头给盐婆婆烧纸,祷告说:“请盐婆婆显灵开恩,保佑今年多长盐,全家温饱,老幼平安。”放过鞭炮,灶民们拿上工具,或翻翻盐席,或戽(hù,灌田汲水用的旧式农具)几斗卤(lǔ,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水,表示新春盐业生产开始,大吉大利。有的人家还在滩头上供奉盐婆婆画像。灶民们这天还有看天的习俗,如若初六这天红花大太阳,就说今天盐婆婆眉开眼笑,高兴了,今年的盐定是个好收成。

(卢正兴 卢同根 搜集整理)

百代墨客咏盐诗 

俗话说:“厨中美味盐为首,世上珍宝米当先”,又说“暖靠棉,味靠盐”。盐,先民追求它,商民经营它,朝廷倚重它,历代文人墨客则以生花妙笔讴歌它,写下许多有关盐的诗词歌赋。今日吟咏起来,仍是脍炙人口,赞为绝出。

唐代开元时期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知名当世,与韦应物齐名,时称“韦刘”。一天他,自海州乘船到艾塘湖(今赣榆境内),看到绮丽的盐田景象,不禁诗兴大发:

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伫立白沙曲,相思沧海边。

浮云自来去,此意谁能传。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诗中所云“湖”、“寒塘”即艾塘湖。

唐肃宗时,盐铁铸钱史第五琦致力发展两淮盐业,煮盐以洁白著名,后来即称两淮所产的海盐为吴盐(因淮南通泰一带古属吴地而得名)。诗仙李白在《梁国吟》云: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清初诗人吴嘉纪把亲所睹的煎盐艰辛倾诉在调寄《望君来》的一首词里:

小舍煎盐火焰举,斯人身体亦犹人。何异鸡鹜釜中煮,况复今夏雨复息,沙桑卤淡绝卤汁,坐思烈火与烈日,求受此苦不可得。

这首词的大意是,今夏雨水绵绵不绝,泥淡没卤,无法熬盐,生计断绝。灶民们反而盼望“烈火与烈日”,可是还 “享受”不到呢,这是多么可悲的心灵扭曲啊!诗人在另一首诗《白头灶户破房》里反映了煮盐之苦: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

走出门前炎热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清乾隆末期,被称为 “海州阿凡提”的苗坦之,把人生哲理寓于咏淮盐诗中,读来隽永清新,余味无穷:

垒垒晶莹富贵盐,初尝入口苦丁咸;

苦咸本是人间味,燃尽青春慢慢甜。

道光年间,陶澍目睹施行票盐法出现的盛景,情不自禁作诗赞道 ;

茫茫海水利无涯,不富农家富灶家。

天上不如人力巧,烘烘红日雪飞花。

 

盐业谚语


没有灶民累,天下何以调五味。

拿来是海水,送走是宝贝。

晒盐如种田,一分汗水一分钱。

打石靠山,晒盐靠滩。

滩是活宝,越晒越好。

人不哄滩,滩不哄人。

人不亏滩,滩不亏人。

人勤滩不懒,人懒盐减产。

孬(nāo,不好)滩怕修,好滩怕丢。

水要常流,滩要常修。

滩要常压,水要常跑。

无事少混闲,有空多上滩。

无事滩边转,产量多一半。

无事滩上跑,盐色自然好。

人勤滩光,人懒滩荒。

只有懒汉,没有懒滩。

井淘三遍好吃水,滩修三遍晒好盐。

要得盐无泥,滩板不起皮。

滩板压三遍,盐色如白面。

勤修晒格,盐如白雪。

锅要油炒,滩要卤保。

晒盐三句经:滩是本,水是命,卤是劲。

晒盐无师傅,全靠水和卤。

晒盐没有鬼,天时加卤水。

晒盐没得鬼,全靠人工水。

粮是人命,卤是盐命。

人靠五谷养,盐靠囟水长。

卤是盐滩多,没它长不了。

水好鱼旺,卤好盐壮。

冬春卤水多,秋后盐禀高。

盐要好,换囟早。

滩后高一度,滩前没得数。

季节不饶人,晒盐赶时分。

一年之季在于秋,盐不上廪不算收。

制卤要抢先,保卤要抢天。

春过三月三,脱脚快下滩。

种盐如种宝,撒一把扫一挑。

盐成赶快扫,不扫卤会老。

老卤盐,苦黄连。

四月立夏又小满,两个黄金十八天。

小满西南风,一刻值千金。

小满到,无老少。

小满前后出神盐。

六月六,晒火谷。

进了黄梅季,灶民没力气。

夏至水门开,卤斗挂起来。

九月菊花盐,十月盐归土。

大寒小寒,冰下抽咸。

冬天拿三潮,春天盐廪高。

人怕老来苦,盐怕水势天。

天气旱,灶民欢。

不怕吃苦,就怕下雨。

来雨不收,有盐也丢。

天怕东风扛,盐怕雨水烫。

不怕下大雨,就怕连阴天。

常下连阴雨,灶民要受苦。

云台山戴帽,快扒卤沟道。


淮北盐场现代 “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小寒接大寒,全年计划早安排。

二月立春雨水连,盐化虾业齐发展。

三月惊蛰又春分,盐池卤水要更新。

四月清明兼谷雨,化工生产收苦卤。

五月立夏望小满,对虾精养靠人管。

六月芒种夏至天,过好雨季卤领先。

七月小暑连大暑,防暑降温莫冲卤。

八月立秋到处暑,严防台风和暴雨。

九月白露秋分来,扒盐收虾妥安排。

十月寒露霜降临,化工生产忙不停。

立冬小雪十一月,冬季生产忙干活。

大雪冬至十二月,盐化虾业搞总结。

二十四节皆讲到,掌握节气很重要。


盐场谜语

盐场谜语由盐区民众所编,谜题形象生动,朴实无华,浸入了浓浓的咸味。

古时锅里熬,今朝滩上晒;水上漂花朵,四季开不败。(谜底:盐)

像霜不是霜,似雪不是雪;虽说吃的少,三餐不可缺。 (谜底:盐)

来自海中,却怕水冲;一到水中,无影无踪。(谜底:盐)

无根无苗,无叶开花;花开多了,也能发家。(谜底:盐)

形同晶石胜晶石,疑是雪花非雪花;素裹银妆光灿灿,民生国计一奇葩。 (谜底:)

原从水里生,不敢水里行;人人都要我,无我事不成。 (谜底:盐)

去种没有种,去锄没有垅;生吃嘎蹦响,熟吃没声音。 (谜底:盐)

白白一片似雪花,落在水里不见它;单独吃它回皱眉,不吃它时活不下。 (谜底:盐)

我是南海观世音,世上无我活不成;不怕风吹和日晒,只怕雨点滴我身。 (谜底:盐)

春天不下种,四季不开花;吃有味,嚼无渣。 (谜底:盐)

气不过,气不过,家家请客先叫我,上了酒席不见我。 (谜底:盐)

长个头来四角方,长着尾巴三心长。吃起食来哗哗响,多多少少带点汤。(谜底:刮板)

生就黄胖凹脸心,一顿吃盐几十斤;做起活计会流泪,单独出门不愿行。(谜底:盐筐)

淮盐素以“色白、粒大、干爽”著称于世。宋应星曾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对淮盐的质重进行考究,得出的结论是:淮盐质重,其它海盐质轻。以重量比较,淮盐一升重十两,广、浙、长芦盐一升重六七两。从西汉和南北朝时淮盐畅销的盛况看,质量亦属上乘。唐肃宗时,淮盐以“余味含甘” 、“皎白雪”赞为独绝。明代同样以色泽考较淮盐品质。嘉靖《两淮盐法志》记道:“淮盐之色三:曰青、曰白、曰黄。青、白者盐之正色也。”清嘉庆年间的淮北海州分司运判谢元淮称誉淮北 “厥地尽舄卤,扫盐雪不如”,板浦举人许桂林也夸赞淮盐 “盐粒珠珠如米白”。海州名士苗坦之则赞咏它 “垒垒晶莹富贵盐”。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淮盐一改千年老面孔,经过深加工,“繁衍”出粉精盐、粉洗盐、低钠盐、加碘盐、加硒盐、特制盐、钙营养盐 、锌强化营养盐,其中低钠盐系国内首创,获轻工部1985年优秀新产品奖。“盐为化工之母”。淮盐摇身一变,相继有氯化钾、溴化钠、金属镁等20多个化工品种问世。每年还为连云港碱厂提供100万吨原料盐。据有关专家统计,盐的现有用途达14000余种,等着瞧吧,随着祖国日新月异大发展,淮盐将派上更多的用场!

 

盐的妙用(生活常识)

1、咽喉炎患者,用淡盐水含漱咽部,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2、沙眼和眼结膜炎患者,每天清晨用淡盐水洗眼,有明目和治疗作用。

3、用茄根加盐水洗脚,可治疗冻疮。

4、被蜂、蝎、蜈蚣叮咬后,立即用浓盐水洗患处,可止痛消肿去毒。

5、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6、用纱布包住炒好的盐,热敷于关节,可治疗因潮湿、风湿等引起的关节炎。

7、体育运动后,用温盐水泡洗脚、腿,可避免次日腿、脚的酸痛和疲劳。

8、洗澡水中放少许盐,可止身痒。

9、每天用淡盐水漱口,可消除口臭。

10、唱歌之前喝点盐开水,可以避免嗓子哑。

11、清晨起来喝一杯盐开水可治大小便不通;夏天喝盐水既能解渴,又可以补充体内缺少的盐分。

12、洗容易褪色的衣服,加点盐,能防止褪色。

13、野外烧烤时,在木炭上撒些盐水,干燥后燃烧可耐久。

14、用淡盐水浇花,可使花不易枯萎。

15、盐可擦掉铜器上的黑点。

16、用搪瓷杯泡茶,时间长了杯里会有一层深色茶锈,茶锈不宜用水洗掉,但用湿布蘸些细盐就会擦掉。

17、煮有裂缝鸡蛋,蛋白会须缝流入水中,如把破蛋放在盐水中煮,蛋白就不会外流。

18、煮鸡蛋时放点盐和醋,蛋壳不易破碎;破了壳的蛋,在盐水中煮,蛋白不易流出。蒸隔日的剩饭,水中加少量盐水,可除掉异味。   

19、蔬菜叶子上常残留一些小腻虫,洗起来很有一点麻烦。 如把菜先放在盐水里浸泡一下再洗,就容易干净。    

20、杀鸭时,若在烫鸭毛的热水中加一匙盐,可以防止烫破鸭皮。   

21、凡苦瓜、萝卜等带有苦味和涩味的蔬菜,切好后加少量盐渍一下,滤去汁后再烧,可减少苦涩味。   

22、新鲜鱼放在盐水里洗一洗,可除去泥腥气味,使味道更鲜美。   

23、不吃刚打捞的鲜鱼,用盐把鱼里外擦一遍,待一小时后再往锅里煎,鲜味如常。新摘下来的鲜花插在盐水饼里,可保持较长时间而不枯萎。在水仙花的盆中放入少许盐,能延长开花时间。

24、在金鱼缸水中放点普通食盐(不用加碘盐),可使金鱼更活泼健康。

25、清洗鱼缸时,用盐(不用加碘盐)擦拭鱼缸内侧,可除掉硬水垢,用清水冲洗后再将鱼放进缸内。

26、在厨房水槽下水管中定期倒入浓盐水中,可保持清洁,防止发臭和油污堆积。

27、陶瓷、玻璃等器皿内的茶垢、污垢,用盐擦洗,去污效果较好。

28、银制品上有了污渍,可先用盐擦拭污渍后再洗,清除效果好。

29、铜器上有黑斑点与污迹,用盐可以擦掉,使其焕然一新。

30、清洗铜锅时,先用盐水泡铜锅上的污渍,再用浸有姜汁的布擦拭,效果很好。         

31、用久了的热水瓶,瓶胆内往往结上一层水垢,将小苏打和盐水灌入瓶中,再加入一些碎蛋壳,盖上瓶塞频频晃动,即可除去水垢。

32、清洁铁锅上的油腻时,先放入少量盐,再用纸擦铁锅,油腻更易清除。

33、白色瓷砖、瓷澡盆、瓷脸盆如用褐色铁锈斑,可用适量的食盐与醋配成混合液擦洗。

34、冬天用浸有盐溶液的海绵擦拭窗玻璃内面,不会结霜;用装有盐的湿布小袋擦汽车挡风玻璃,可防止其积雪。

35、用盐和苏打水清洁冰箱内部,效果良好。

36、将盐和柠檬汁放在软布上擦钢琴键或大理石制品、象牙制品,可除去污迹。 

煮盐 

以海水煮盐,又叫煎盐、烧盐、熬盐、煮海和熬波等。因新煮之盐粒细小,又名小盐或熬“小盐”。煮盐从有铁器开始,延续几千年,清末民初与板晒、滩晒仍并存一段时间,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才绝迹。煮盐过程,民间概括为:以丁为主、以场为基,以卤为本,以草荡为资,以铁盘为器,以皂角为引,以灶房为所,这七个要素缺一不可。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从海水到成盐,习以成俗的煮盐要经过八道程序。

QQ截图20140904133422.jpg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