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赣榆县的农村概况

发布时间:2014-09-10

赣榆县历史悠久。虞夏时期归东夷所管;西周、春秋时期归莒国、祝其国、郯国所管;战国时,先后是越、楚、齐国的领地。秦朝时设立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 郡。西汉时,赣榆县境形成赣榆及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大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到郁洲(今连云港 市北云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废除赣榆县,升利城县为郡。公元280年,西晋时期恢复赣榆县,移治艾不城,后来又移到郁洲。南北朝时,赣榆兴废多变。公元470 年,南朝刘宋把青、冀二州归赣榆县(郁洲)管辖。公元530年, 梁置怀仁县,隶于北青州。公元549年,东魏分置郡县,置义塘 郡治黄郭戍,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置东海郡,治赣榆(郁洲),领赣榆、安流、广饶、下密四县;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镇城子村),领洛要、上鲜二县。公元583年,隋废武陵、义塘二郡及上鲜、洛要、义塘、归义四县,以怀仁县隶于海州。自 此,隋、唐、宋,赣榆均称怀仁县,隶于海州。公元1167年, 金改怀仁县为赣榆,此后从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均称赣榆县。先后属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 时期,赣榆先后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滨海专署。1945 9月,为纪念“血洒赣榆”的符竹庭将军,赣榆改为竹庭县; 195010月,竹庭县复名为赣榆县,隶于临沂专署。19531 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隶于徐州专署;19833月, 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赣榆县划归连云港市。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32号。
     赣 榆县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地瓜、花生、大豆、玉米等,其中水稻、花生、地瓜等单产均居全国前列。山楂、板 栗、芦笋等种植业和水貂、瘦肉型猪、牛、羊饲养等均被列为全国重点生产基地。先后被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授予“夏粮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农业生产百强县”等称号。另外,在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平原绿化、渔业生产等方面 也均被国家授予“全国先进县”称号。
      赣榆县鼓励和支持农民培育绿色品牌,争创名牌农产品。在质监部门指导帮扶下,赣榆县先后制定20个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流程,中华螯绒蟹、对虾、梭子蟹、紫菜、芦笋等16个标准体系,每年使农业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建成稻米、花生、蔬菜、专用小麦、无公害草莓、蕃茄、对虾与梭子蟹混养、对虾与蛏混养等标准化示范区15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2个,市级12个,徐福绿茶、宋庄蛏获得有机食品使用证,欢墩芦笋、门河银杏、黑林板栗、厉庄大樱桃、金韩粉丝等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证。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品牌18个。争创了“神仙”牌紫菜、“海头”牌梭子蟹、“石桥”牌杂色蛤、“土城”牌黑麦挂面、“门河”牌银杏茶、“启迪”牌鸡蛋、“金韩”牌粉丝等省市品牌20个,其中“神仙”牌紫菜、“榆城”牌中华螯绒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推动了赣榆县种植、养殖、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2万农户发家致富,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通过实施“农业名牌”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大搞综合开发,推进了高产、高质、高效、创汇农业体系的形成,全县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有力地带动了农、林、 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全县共有耕地145万余亩,现已形成粮油、水产品、林果、蔬菜、畜禽、蚕桑、茶叶、草柳编等贸工农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十条龙”生产体系。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