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哈尔滨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发布时间:2016-05-03

 来源:黑龙江文明网

村民正在绘制核心价值观墙体公益广告。记者李天池摄

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者李天池摄

  近年来,哈尔滨市香坊区按照哈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部署,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建设文明香坊,打造美丽乡村”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以“科学发展布局美、创业增收致富美、设施完备服务美、村容整治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为目标,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村容村貌“靓起来”

  日前,记者来到了哈市香坊区幸福镇光明村,看到村内环境整洁,一栋栋民房被重新粉刷过,几名环卫工人正在对路边的排水沟进行加细清理,村民刘师傅说:“村里环境现在改观特别大,每天都有环卫工人对村里进行保洁,定时收垃圾,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特别开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区逐年加大对创建美丽乡村的投入力度,提高环境管护水平。近三年累计投入9868万元,新修道路7万2千余平方米、排水沟渠1万8千余米、农村文化广场46个、路灯1559座,公厕15座,因地制宜的引进多种新型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通过先进设备提高环境管护水平,建立“户投、村收、镇运、区统一处理”的生活垃圾四级收集体系。

  同时,该区还加强协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该区各部门和单位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特点,区直部门多次联合整治农村环境秩序,组建镇(村)志愿服务队,驻区各级文明单位实施“百家文明单位助百村”行动,形成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互帮共建美丽乡村的工作态势。

  村里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香访区有关部门又积极探索如何建立长效管控机制,才能使“美丽乡村”始终如一。为此,该区成立多支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联检联评、现场办公、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屯一线督促检查。各村镇也成立了督查小分队,采取自查、互查等方式,主动去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形成了动态管理、反应迅速、处置及时、监督有力的美丽乡村建设管控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动起来”

  生活环境美了,村风民貌也有了改观,如何由表及里,让文明乡风“入脑入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为此,该区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成立香坊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责任部门层层落实的管理格局。先后制定出台《香坊区文明村镇建设标准》、《香坊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组建全市首家负责农村区域环境卫生管理专门机构“香坊区村镇环境卫生清洁运输中心”。

  同时,该区区直部门按照职能特点,街镇村屯按照属地化原则,分工负责乡镇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和五好文明家庭、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科普等创建活动。通过强化“五化”和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消除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提升文明素质。

  据悉,创建美丽乡村是一项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该区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主题,营造浓厚氛围。为此该区着力推进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化广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农民自身素养“提起来”

  “祖国和谐,家家安宁”、“勤劳为国本,红日映中国”……走进香坊区各个村屯,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该区幸福镇光明村王阿姨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起来了,我们都自觉维护。墙上画的公益画,不仅装饰了我们村庄,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区在治理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文化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组织“唱响中国梦”文艺演出200余台次,观众万余人。在整洁的环境中,通过印发宣传品、开展各类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造风尚美,以良好文明秩序助推农民素质提升。该区积极培育“勤劳节俭、孝老敬亲、遵德守礼”社会风尚。在人流密集的点位,设置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千余块。区、镇(街)、村、户层层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完善村规民约。截至目前,该区80%的镇是文明乡镇,66%的村是文明村,评出十星级文明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3%,实现星级文明户创评率100%。

  据了解,针对香坊区农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较多的特点,该区以志愿服务需求对接制度为切入点,普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利用全市关爱新市民志愿服务基地位于香坊区的优势,建立镇(村)级农民工学校,提高农民工的创业就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文明素质。苗鹏姜国维记者李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