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0
来源:湘潭文明网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更好更快地探索出“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昭山示范区高度重视该民生项目,邀请国内知名乡建团队 —中国乡建院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力争用三年将项目范围覆盖的昭山镇立新、黄茅、红旗三村打造为“处处有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民居改造凸显湖湘特色
民居改造前后图
昭山美丽乡村中的民居改造按照一户一宅一设计的原则进行改建。在房屋改造的初期,设计人员入户与户主进行前期沟通,根据户主的产业发展和生活需求来设计,房屋设计图出来后征求农户的意见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通过改造,把湖南民居所具有的造型均衡简洁,色调素净明雅的特点体现得淋漓精致。目前立新村范围内已改建房屋11栋,另有30余户正在设计。
水系改造凸显生态保护
立新渠清淤前后图
立新村境内有一条水渠自东向西蜿蜒穿越,渠长约3公里,跨度4—50米不等,渠道栏渠堤坝(桥)共计5座,当地人称之为立新渠。该渠道为全村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基本保障。立新渠水系改造主要围绕渠道清淤、疏浚、整修进行,其中整修是对已坍塌的地方采取生态护坡的方法,尽量少用或不用水泥,使植物可沿渠道自然生长。同时水系改造结合游步道、景观带、亲水平台一并进行,力争打造一条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俱佳的农村漫步道。
环境整治凸显污水治理
建设乡村污水处理站
农业发展凸显成片成效
连片种植油菜
邂逅成片的油菜花,方知身在春天里。无边无际的花海、独具风格的瓦房融为一体,成为春光都为之骄傲的美丽动人画卷。眼前成片的油菜花为立新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渠道,也为村庄成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去年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立新村支村两委就引导村民发展农业生产,种植连片百亩杂交水稻,鼓励农民试种原种水稻30余亩。今年3月又育果树苗6500株,品种包括桃树、柚子、砂糖桔、橙子等,为下阶段的产业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实施,农村居民用水量将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使得区域生活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为解决立新村的污水问题,昭山首次采用接触氧化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来处理生活污水。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一种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目前依立新村居住布局,共建了5个处理站对污水实施就地分散处理,能有效解决当地农户及乡村旅游新增人口的生活污水问题,日处理污水76吨,经处理的污水可达国家一类排污标准。(红网昭山站 通讯员 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