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发布时间:2016-05-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毛泽东同志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数千年来,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关键是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突出出来,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中华民族今天的团结统一局面来之不易。世界历史表明,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虽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具有历史的差异性,却有着相似的历史基础。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历史持续变迁过程,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有机结合。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共同地域、血缘亲情、共同经济与政治生活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联合、结合和融合。从史前神话时期携手共同抗击水患等自然灾害,到夷夏各族重文化不重血统的有机融合,到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大发展,再到中国全民族受压迫被侵略而紧密团结起来救亡图存,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团结统一,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是在历经患难灾害和民族迁徙中形成的,是在多次文化融合中形成的,是在共同抵抗外族侵略中形成的,是在历史的曲折性与前进性中形成的,来之不易。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从根本上已经消除了民族分裂的根源。但是,我们国内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以及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渗透与影响,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统一,仍需进行必要的、长期的斗争。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任重道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坚强柱石。然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更加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积极引导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自觉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实际行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所谓的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力度加大,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披着民族和宗教的外衣,进行民族分裂活动,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此外,“台独”分裂势力蠢蠢欲动,不断煽动两岸敌意和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在南海问题上,域外国家的介入和部分国家的不断炒作下,围绕南海部分岛屿的领土和主权之争愈加复杂,维护我国南沙群岛主权权益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中国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贡献力量,切实把爱国主义统一于知与行的具体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