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3
来源:广东文明网
2004年以来,广州市文明办持续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组织全市文明单位(行业)与行政村结成共建对子,采取自愿结对、三年一轮的方式,利用文明单位的优质资源、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广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健全以城带乡联动机制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成立由市领导牵头、15个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的创建活动指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市、区、镇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常年挂点联系农村,形成了市、区、镇三级齐抓共管、止下联动共建文明村镇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长效机制。将城乡共建工作纳入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的意见》、《广州市文明村镇考评奖励办法》,积极引导全市13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1100多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并且把参加结对共建与文明单位复查和升级评选挂钩,完善结对共建目标责任制,保证共建任务的落实。三是强化保障机制。市、区、镇三级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据统计,2004年以来,广州市委宣传部“两金”投入市级文明村建设专项资金3700万元,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投入城乡结对共建资金超过2.1亿元。2011年至今,全市各级财政投入到市内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累计达到36亿元,带动知名企业及中小企业投入援建资金约23亿元,为城乡共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创新以城带乡方式方法
一是城乡结对共推创建。把城乡结对共建作为推进全市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城市文明成果向农村延伸辐射。精心指导共建单位制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进度,蓬勃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技术、送爱心活动,为农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二是典型示范引领创建。坚持普遍创建与重点创建相结合,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共选树10批122个市级文明示范村,每村给予30万元的经费支持,让各村镇从各自实际出发,对照典型学,比着典型干,不断创造新的特色亮点。2016年,我们突出文化内涵建设,积极利用结对单位的资金和技术,着力打造30个特色小镇,进一步提升我市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三是创新模式深化创建。大力实施“一区带一镇”、“名企帮一镇”、“百企助百村”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驻村结对帮扶援建模式,目前8个山区镇共规划并陆续上马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169个,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45个。以创建名镇名村示范村为引领,市、区、镇(村)三级联动,全市已建成794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庄、12个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打造出10个名镇和28个名村。
突出以城带乡重要环节
一是帮扶发展经济。城乡共建带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培育农业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选准特色产业。如广州市一汽巴士为大稳村引入旅行社开拓生态旅游线路;广州百货集团积极帮助沙头村大力发展养殖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城区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9家;花都区围绕打造“一村一品”,形成岭南新村品牌23个。二是帮扶美化环境。各共建单位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如广州地铁总公司利用在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为花都区马溪村科学规划并出资修建村路、村牌坊、文化长廊和山顶公园,使百年古村呈现出新面貌。民企立白集团出资为从化区宣星村修葺古村落、打造“黄金花海”,极大地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帮扶提升素质。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推进农村道德讲堂、文化祠堂、文化礼堂建设,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我们的节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如广州市文联常年组织“文艺一家亲”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户村舍开展艺术支教和联谊演出活动,2013年以来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1000多场,惠及群众10万多人次;广州市交通集团出资对五华村文化宣传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五华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的主阵地。(广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