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4
来源:绍兴文明网
垃圾少了,河道清了,八方游客聚拢来了
21日上午,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的施先生看到一名村民欲往村中的小溪扔垃圾,立即上前劝阻。施先生说,美丽乡村建设已深入人心,大多数村民已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记者发现,这个位于澄潭江畔的小村,道路整洁干净,两旁处处鲜花,身处其间,心旷神怡。
施家岙村是嵊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嵊州市农办主任任红阳说,这些年来,嵊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要决策和“两美”战略有关部署,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构建“四带八核百点”的美丽乡村格局。
高科技治污让农村见不到一滴污水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治污是基础。记者从嵊州市农办获悉,该市2014年、2015年先后完成95个村、211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2016年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收官之年,将完成剩余68个村的治污任务。
“在农村治污中,嵊州市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尝到了甜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采用的由中科院研发的‘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还成了省农办重点推荐的四种农村治污模式之一。”嵊州市农办副主任张品告诉记者。
北漳镇金兰村位于嵊州市东部,距嵊州市区21公里,共有481户、1251人。2014年7月,金兰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用。据悉,该工程采用的便是中科院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
在金兰村,每户人家屋外有一根根带标识的管道,生活污水从这些管道排出,汇集到主管流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经过一番处理后,污水成了清水,又可以重新利用了。据悉,经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以前每次倒洗锅水时动作不能太大,生怕一不小心溅到人身上。现在灶台水和卫生间的污水都通过管道排出去,再也不用有顾虑。”村民说。
据悉,2014~2015两年,嵊州市已应用该技术治理了117个村的生活污水,受益农户近5万户。预计到2016年末,嵊州将有不少于170个村应用该技术,覆盖率45.5%,主要选择在曹娥江两侧、敏感区域、城郊人口集聚地区。张品介绍,经对21个运行稳定的治污工程水质检测,“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在绍兴市各种治理模式中位列榜首。
垃圾科学分类还农村一个洁净环境
农村垃圾如何处置,一直是难题。2012年,嵊州市便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配建了一批环卫设施,落实了村庄保洁员和监督员,使得全市的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去年以来,又在优化保洁队伍、完善环卫设施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个别乡镇进行机制创新,探索诸如市场化保洁这样的机制,而谷来镇实施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取得很大成功,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大大改善了环境,也为农村村庄保洁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谷来镇联谊村位于小舜江上游双溪江两岸,由下坂、举头坑、西洋坑3个自然村组成。近日,记者来到下坂自然村,就感觉这里特别干净清爽,见不到一丝垃圾。
联谊村村支书马乐兴说,联谊村的环境变好得归功于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他向记者解释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具体做法:对生活垃圾通过简单筛选,将可用作有机肥的有机垃圾实行就地快速成肥,变废为宝,减少对水土的污染;对难以处理的有害垃圾,由村垃圾分类巡查员每周到农户家中有偿回收,村民也可在村中小店内折价以旧换新,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对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由村保洁员在收集垃圾时进行分拣处理,再送到废品回收站;对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收集后由镇环卫所集中送到垃圾填埋场。
据悉,目前谷来镇正在金山湖等村推广这种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嵊州市农办主任任红阳认为,谷来镇实施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确保农村垃圾得到正确处置,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
培育精品民宿垒高“金山银山”
民宿业以隐逸随性、平价亲民的特点,成为一种新兴的时尚产业。嵊州四面环山,风光秀丽,发展民宿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了解,嵊州民宿产业起步于2013年,虽然较晚,但发展势态良好。据初步统计,嵊州累计发展农家乐村(点)132个,民宿经营户53户,床位392张,2015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其中通源乡白雁坑村和温泉旅游度假区董郎岗村因独特的地理优势,民宿经济率先腾飞。白雁坑村地处西白山半山腰,山清水秀,加上成片的古香榧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白雁坑至今已开出了7家民宿,50个房间,床位100张。董郎岗村紧邻绍兴温泉城,不管走到哪里,游人感受到的尽是好山好水好空气,成就了“缤纷口味”的生态民宿业。全村现有民宿农家乐13家,客房97间,共计床位155张。
“我们的定位是高起点、高品位发展民宿区块,力争两三年赶超先进县市。”对于嵊州民宿业的发展前景,嵊州市农办副主任黄星海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嵊州在发展民宿业中开始实施精品战略,包括设计精品线路,分交通线路和慢行线路;建设精品村落,继续加大民宿特色村的村庄整治力度,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舒适、便捷的休闲环境;培育精品民宿,整改当前民宿业中的管理滞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民宿产业是‘发展与生态’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未来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黄星海说。
构建“四带八核”升级美丽乡村
进入“十三五”,嵊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也迎来新的机遇,接下去该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档升级,以“核心区块”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市村庄“补一轮”、精品村庄“拎一批”和核心区块“连一片”的战略布局,构建“四带八核百点”的美丽乡村。
“四带”具体为越剧寻根甘乐带、名人圣地黄金带、古镇温泉崇谷带、唐诗之路仙界带;“八核”为相对集聚的越乡风情、忘忧西白、书圣故里、古镇温泉、榧谷竹溪、现代田园、唐诗寻踪、卮山探云等8个核心区块;“百点”为散布于“四带八核”的“精品村庄+农业基地+经典景点+特色产业+文化体育”。
“今年开始,我们已全面启动8个美丽乡村核心区块建设,每个区块意向性培育3个左右精品村庄,重点推进书圣故里和忘忧西白2个核心区块。”嵊州市农办主任任红阳说。“书圣故里”区块开展沿线环境整治,完善灵鹅村千亩桃李观光基地,打造金庭、金兰等精品村,进一步开展华堂古村的保护和利用项目建设。“忘忧西白”区块重在打通环主峰交通线,实施核心村的村庄整治,启动景区化提升改造工程,建设20个左右的景观节点和游憩设施项目,培育一批精品民宿。
“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8个核心区块能出形象,嵊州美丽乡村建设能有质的提升。”任红阳说。(绍兴日报 记者 陈正军/文 黄君毅 朱丽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