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广东代表支招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先行严于监督尊重村民

发布时间:2016-05-27

 来源:广东文明网

佛山西樵松塘村景色宜人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规划靠管理还是靠自治?

  如何不让“火柴盒”随地乱起?

  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如何探索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8日,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江凌在分组审议时表示,这些都需要研究。

  江凌曾多次到基层调研看到:这些年,农村新盖的很多房子比较乱,没有什么规划。真正建得很有规划的、很完整的,反而还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

  “明清时期,‘皇权不下县’,那时没有乡镇政府,也没有村支部、村委会等,为什么还能建设得比较好?这值得我们深思。”江凌说。

  回溯到明清时期的村民自治。江凌告诉代表们,那时,一个村有村规民约约束,村居建设也会受此约束。“如村里有一个祠堂,所有的民居都会以祠堂为标杆建造,所有房子要么与祠堂垂直,要么平行,标高不能比祠堂高等。”他说,“现在我们有规划所、有国土所,但到头来管理得可能没有过去好。”即便是当下很多地方有规划,村民也不一定按照规划来建。

  为此,他建议可以探索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比如把一些适合村民自治的内容交给村民自治,政府设置农村管理的边界。“这样矛盾可能会少一些,实际治理效果也会好一些。”他说。

  此外,江凌还提到,当前农村的服务体系仍有很大欠缺。“农村、农业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专业服务还局限于过去的各种所、站。”

  怎样构建一个更有效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江凌称,韶关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把淘宝网对接到农村里面去,效果很好。

  “过去有些农民种了几十亩的红薯,自己挑到市场上去卖,成本很高,卖几个月也卖不出去,价格也不高,现在放到淘宝上,两天就把红薯卖光了,价格也比较高。”江凌说,“类似的实际问题怎样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需要各级政府研究落实。”

  “现在有的农村建筑,还不如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建设得好。”两会期间,美丽乡村建设的话题引起代表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如何让农村不沦为荒芜的故园?美丽乡村如何不仅仅停留在记忆?如何探索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来自广东的人大代表们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全国人大代表何桂芳曾经尝试改善大山深处居民的居住环境。他把住在边远山区、高寒山区、路不通的山区的村民们集中起来,搬迁到一个乡镇,集中建设了一个漂亮的移民新村。

  他告诉记者,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建新村之初,他就花了很大的力气做规划,包括交通、污水排水处理等。

  “我们提前向老百姓征求意见,又综合考虑到交通等各方面因素,才选了个他们都比较满意的点。”何桂芳说,“这里统一规划建设,离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有十来公里,但交通更为方便,水、电等基础设施也更完备。每天早上吃过早餐,他们还可以去原来的地方开荒、耕种,现在老百姓觉得住得很舒心、很放心。”

  在连南,有不少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有些大村落长期聚居着几千居民,且历史悠久。何桂芳建议保留并保护这样的村落,同时完善村寨的基础设施配套。

  他也留意到,近年来,在粤北山区,很多老百姓在建新房。“像火柴盒一样,没一点特色。房子也是乱起,一点规划性都没有。我们说是‘有新房没新村’。”

  他还告诉记者,在农村,很多规划并不一定能得到老百姓认同。“很多农村人观念比较传统,还相信风水之类的,你让他向西,他不一定向西。”

  因此,他建议,城镇化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也要尽量尊重百姓意愿、考虑百姓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村一级单位常常被忽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等各方面配套设施也往往跟不上,农村垃圾污染反而比城市更严重。

  “早前不规划好,后来再治理,难度就加大。”何桂芳说,“美丽乡村不仅要加大保护治理力度,还要搞好乡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学校、医疗、教育等。”

  何桂芳也希望,政府能多给农村一些好的设计方案,引导村民们自由选择,建设一些规划更科学、更合理,有设计、有特色的村居。“以前老百姓建房子很多也没什么特色。比如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如果政府能提供一些民族特色的房屋设计方案,在规划上给予设计引导,就更好了。”

  建设新房非要推山填水?

  来自基层的代表张育彪对乡村建设问题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过去的乡村,房屋虽然破旧,但也是有规划的,是实实在在的美丽乡村。

  “以前建村很讲究和自然环境结合,而现在,我们有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把这些都破坏了。”他说,“在有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因为房屋价值高,加上管理不够严格,乱建房的现象比欠发达地区更严重。”

  他还告诉记者,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许多古村落被破坏,很多美丽乡村都被摧毁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一些村高速发展,疯狂建新房,没有规划、没有秩序地乱建,就是因为没有人去管这件事。”

  张育彪认为,美丽农村建设还是要规划先行,没有规划就没有秩序。

  他建议,政府要制定一个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长远规划建设方案,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如果任由村民随意建设,他们不一定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在他看来也很重要。“我们不一定非要把房子搞得很漂亮,更需要的是青山绿水。如果规划把山坡推了、水库填了来建房子,也不好。而且规划当中肯定要有人去实施、监督才行,不能乱建设。”张育彪说,“现在很多地方其实是有规划的,但实施起来就缺乏严格的监管。”

  张育彪告诉记者,他更怀念以前的乡村,而不是城市里千篇一律的一栋栋高楼。“美丽乡村是大家的家园,不是你一个人的家园,每个人都要有这种责任感。”

  建言献策

  城镇化建设需从乡镇开始

  8日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何晔晖也十分关心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性。

  她说:“城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需要规划。”她以欧洲的城镇建设为例说道:“欧洲那些大城市也跟咱们国家差不多,甚至国内有些城市的基础设施、高楼大厦等都盖得比国外好。但他们那些只有几千、上万人口的小镇,特别有看头,感觉非常舒服。”

  欧洲小镇与中国小镇,差别在哪里?“欧洲一万多人口的小镇,进去走一走,街道干干净净的,一个房子一个风格,看上去真的是赏心悦目。但你看我们的农村,垃圾、污水、柴火垛,简直没法看。”何晔晖说。

  “所以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从乡镇开始。”她说。

  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宁也非常关注城镇建设,尤其是普通镇一级的建设。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很重视县的建设,但现在,我觉得也要重视一些普通镇的建设。”张广宁说,“镇一级建好了,更容易辐射到十里八乡,农民进镇更容易。”

  中国目前约有2万多个镇,张广宁建议,应该从“十三五”开始,就先把这些普通镇的规划搞起来。

  “不一定着急建,但要支持他们先把规划搞起来,然后逐步支持他们把公共配套设施,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建好。”张广宁说,“从国家、省到市,都要重视支持镇一级的建设。”(羊城晚报 张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