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0
来源:临沂文明网
自2011年以来,平邑县按照省市工作要求,结合农村实际,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15年底,90。8%的自然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853个自然村实现“户户通”,平邑“一平方米村庄道路奖补一袋水泥”的做法得到原省委副书记王军民的肯定,已在临沂市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获得首批省级认定并实现市场化规范运转,启动旱厕改造工作。农村环境改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育了九间棚、观音山、曾子山、长山等一批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年新增乡村旅游收入过亿元。
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面推行四德工程,开展“十星级文明信用户”创建评选,树立好人受尊敬、有好报的价值导向。“文明信用户”在金融机构中优先获得贷款,可享受一定幅度的利息优惠,既增强了群众诚实守信意识,又促进了农民创业增收。以禁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整治祭路祭车为重点,以“纪律规范党员干部,红白理事会管理村民”“抓两头”为手段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建立统一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建设一批骨灰纪念堂,有效减少了群众在红白喜事中的支出成本和攀比之风。
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建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安装监控探头28500个,县镇村三级监控联网,并接入全县治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2015年全县可防性治安案件下降48%,工作得到中央省市领导认可,并在全国政法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活跃。全县建设文化广场651个,乡村民俗展馆20个,发展庄户剧团30个、农村广场舞队伍480支。广播“村村响”在临沂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成为文化娱乐、应急救灾、政策宣传的好平台。全县每年举办群众文化广场艺术节、广场舞比赛、民间文艺汇演巡演、重要节日节点演出“一节一赛两演出”系列文化活动,建设流动“乡村儒学讲堂”,组建国学传播队伍,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
生活方式悄然改变。围绕“美德、美景、美满”开展“美在农家”活动内容,组织妇联干部、农业专家、法律工作者、家庭教育专家等人员组成培训宣讲团,开展家庭美德、移风易俗、居家布置、致富技能、家庭教育等“新农村新生活”培训42972人次,创建美丽家庭示范户3300户,群众素质得到提高,环境治理实现由村到户延伸。(平邑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