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阜阳文明网
颍州区西湖镇路庄村健身广场
走在今日的阜临河畔,清清的河水边景观树相伴,时不时飞来的几只小鸟,与一旁追赶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而在一年前,这里还不是这个模样。
家住阜临河边的颍州区程集镇张郢村村民郝龙对此印象深刻:“以前,这条河沟里都是淤泥、垃圾,离好远都能闻见臭味,夏天还孳生蚊虫。通过清淤治理,不仅臭味没有了,周边景色也变美了,大伙都说这就是看得见的民生工程。”
程集镇西邻西湖,北靠泉河,辖区内还有阜临河、泉源河、永丰沟、劳动沟等丰富水系,102省道穿镇而过。“对这些河、路沿线环境开展综合整治,既是提高全镇百姓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发挥优势加快全镇发展的必然选择。”程集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打造“美丽、整洁、文明、生态、繁荣”的新程集,2014年以来,该镇大力实施了以“三线三边”为主要对象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实施102省道程集段两侧绿化工程,提升乡镇形象;开展下水道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排水难题;在程胡路两侧规划整治8条小街巷作为集中分类市场,消除了长期影响集镇环境的骑路逢集现象……一个个整治项目的实施,使程集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乱飞,脏乱不堪。”以往,不少居民这样评价身边的环境卫生。如今,越来越多的乡镇像程集镇一样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自从2013年11月全市“三线三边”治理工作动员会以来,各县市区和各部门迅速行动,广泛发动,向垃圾宣战、向脏乱差宣战,“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皖北农村人口多、面积大,环境“脏乱差”是难疾,更是顽疾,多年来一直得不到解决,经过“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的前期实践,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必须把这项惠及千百万民生的民心工程提升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高度向前推进。去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公路沿线集镇综合改造为重点,提升标准、打造亮点,着力解决反弹回潮问题;以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行动为统领,向脏乱差宣战、建设清洁家园,着力解决历史存量问题;以县级政府规划、土地、建设、环卫管理职能覆盖农村为抓手,建章立制、加强管控,着力解决下步增量问题。
以治理骑路逢集为例,全市按照“一规六化三规范”标准对道路沿线集镇实施提升改造;对各类占道经营、流动摊群进行合理布局、整体迁移,建设专业市场,引摊入市。截至目前,全市已改造提升沿线集镇33个,颍州区程集镇停车场、颍泉区界首路农贸市场、阜南县会龙乡农贸大市场全部投入使用。
工作好不好,领导很重要。为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中建房乱问题,阜阳市强力推动县级四项职能延伸覆盖至农村,一个严格的管理大网正在张开。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为此,各县市区在乡镇一级建立健全“一委一办一队一站”,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乡镇行政执法中队47支, 执法人员603人,镇村一级环卫保洁队伍总数已达1.37万人。
有目标,更要能落实。为此,阜阳市积极构建市督导、县市区主导、乡镇为主的工作格局,重心放在乡镇。市县两级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着重抓工作指导,加强对系统内基层办事机构和人员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着重抓工作调研,主动担负起农村的职责,市县建立健全农村建房、宅基地、规划管理办法,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沟河塘渠、公路沿线乱搭乱建管控意见正陆续出台;着重抓工作考评,市级职能部门相应办事机构的工作情况加强考核,测评排队,下发通报,兑现奖惩。
市文明办表示,“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存有一定的不足,存在措施不到位、标准不高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各部门正视问题,为建设美好阜阳,打造美好家园贡献力量。(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