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海宁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农村试点 村民直呼好处多

发布时间:2016-06-06

 来源:海宁文明网

按照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将垃圾分成两类进行收集。

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进驻村民家门口。

工人们正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分拣可堆肥垃圾。

钱江村的保洁车几乎每天都会挨家挨户开到村民家门前,便于回收清理村庄的生活垃圾。

2015年,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钱江村投资50多万元,整村实施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近日,村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正式开始运转,垃圾分类处理正式开始实施。

  小村庄迎来“垃圾分类”新概念

  村民周建康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工作,负责将收集来的垃圾,送入可堆肥垃圾微生物快速成肥机器。“刚开始的这几天,送来的垃圾并不多,但每天工作时间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挑拣不适合放入机器的垃圾。”

  “分类不彻底,餐饮垃圾和青菜、坏橘子啊,这种到这里出来,有的场上扫起来的柴草,瓦片都在里面,这些肯定不行,对机器也有很大影响,给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周建康正在建议,增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让村民能够尽快地适应起来,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位。

  对此,钱江村也表示,将进一步增加宣传途径,扩大宣传面,积极发挥党员、村民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在日常保洁中,由保洁员带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村民戴仁美对垃圾分类十分看好,她说:“平常剩菜剩饭归开,塑料等不回收的,放在不回收的垃圾桶,这样做村庄干净。”

  改变“一小步” 绿色生活“一大步”

  据了解,在钱江村,全村750户农户,每户都配备了“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两个垃圾桶,农户平常要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可堆肥垃圾也就是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等厨房垃圾,以及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残次水果和饲养动物粪便等,这些垃圾放到可堆肥垃圾桶,保洁员收集后,运送到村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送入可堆肥垃圾微生物快速成肥机器,进行成肥处理。虽然丢垃圾麻烦了一些,但农户们都表示支持。

  按照测算,钱江村人口有2750人,日产生垃圾量为1100千克。其中40%左右的垃圾为可堆肥垃圾,全部投入有机垃圾处理机,一周左右出一次料,可生产有机肥料约1000千克,这样算来,一年就能生产55000多公斤,折合价值约3万余元。同时,垃圾分类处理之后还能节约运输及焚烧处理成本约3.3万余元。

  垃圾分类处理后,也将减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堆放带来的恶臭和渗滤液等衍生二次污染问题,有效减少污染物迁移至地下水和空气中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削减废弃物运输和焚烧处理带来的二噁英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居住环境。

 

  以钱江村为例,海宁市还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片区挑选了基础较好的村子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民意测验,通过村民垃圾分类习惯的逐渐养成,这看似“一小步”的改变迎来了绿色生活改善的“一大步”,群众直呼好处多。(海宁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