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6-06-07

 来源:国际在线

 

花一般的童年

《清理河溪》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是广西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为巩固和扩大良好生态优势、创造良好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整个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两年,通过8年乃至更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全区乡村面貌发生明显的、全面的、稳定的、不可逆的根本改变,实现天长蓝、水长绿、树长青、地长净、人长寿,使广西展现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时代新形象。这是党中央提出的“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目标的具体展开,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双核驱动”的重要配套工程,是实现广西“两个建成”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

  2013年初,清洁乡村活动全面展开,掀起了一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美丽风暴”,绘就了一幅八桂大地美丽乡村新画卷。

  第一阶段以“清洁乡村”为主题,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切入点。通过两年时间集中攻坚,活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拍手称颂。全区39条主要河流水质监测达标率提高到94.4%以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面提高到80%以上,抽样调查表明群众对“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满意度高达98.7%。清洁乡村活动直接撬动、间接传导,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有机经济大显神通,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良性互动。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4%。

  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复归到几千年前田园诗般的状态,而是构建在现代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达成与现代产业完美的默契与融合、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融汇、商业文明和生态文化的和谐与传承。如果将清洁乡村活动比作一部电影,那么下面的画面无需剪辑,便成为了此次清洁乡村活动的精彩片段。

  田阳县露美村:实现了“美丽蜕变”

  露美村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西部,由布露、宝市、叫眼3个屯组成,共有13个村民小组、374户、1486人。全村山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属于自治区级贫困村。

  2013年5月14日,中共广西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露美村调研,决定把露美村作为扶贫开发、清洁乡村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并提出将露美及周边村屯连片开发,力争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达到田阳平均水平、五年达到河谷先进水平的要求。

  自“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于2013年6月起开展了村屯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对乱搭乱建的杂物房、猪栏等建筑进行拆除,并进行美化环境、修建村屯道路等。

  过去,露美村村民通过种植小番茄等经济作物,基本实现了生活的保障。但是村屯道路不完善,村民出行和搬运物资很不方便,产业没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可观,村民的房子也缺乏规划、杂乱无章,许多房子还是红砖“裸露”,很不美观。现如今,露美村村民主动拆除了200多处乱搭乱建的建筑物,房子也统一进行了规划改造,刷上雪白的墙漆,配上美观的琉璃瓦。在清洁乡村的基础上,田阳还实施露美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引导群众发展西红柿等特色蔬菜产业,建设了露美村布露屯林下养鸡集中区、生态循环养牛示范小区以及宝市屯养兔集中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使得露美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露美村已引进了两家有实力的企业,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昔日破旧的村屯焕然一新,当地已建设成为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示范区。露美,讲述了一个个属于露美人的 “笑脸故事”。

  横县石井村:成就“垃圾无害化“样板村

  在横县校椅镇石井村,垃圾即便翻倍增加,解决起来依然非常轻松,村容村貌依旧干净整洁。这一切都得益于石井村里创新研制出生态循环焚烧炉,并辅助兴建沼气池、垃圾堆放屋和晒场,建立了横县第一个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伴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该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做法逐渐向乡镇村屯推广。

  石井新街主任黄旭与自治区工商联驻石井村干部万小龙自2013年7月起开始研制,在实践中摸索,在探讨中完善,历经4代14次改动的绿色生态循环垃圾焚烧炉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专利。绿色生态循环垃圾焚烧炉内置高温内胆,垃圾进行二次高温稳定燃烧时温度可达1200℃,再经活性炭去除臭味,水箱过滤烟尘,排出已是白色水汽。据介绍,烟气出炉温度高于800℃,所产生的二恶英类物质可基本被分解,活性碳吸附与急速冷却亦能有效减少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

  目前,全村12个村屯日产生活垃圾约6吨,其中不可回收可燃烧物占30%。每天约花费3小时就能将垃圾燃烧处理完毕,产生的炉渣经筛选后可用作钾肥还田种植茉莉花,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走出了一条“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收获了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三大成效,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提供了一个真实样本。

  阳朔县茶岩村:“美丽文化”美了乡村风景

  随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阳朔县遵循“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的原则,对全县100多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进行深入挖掘。先后组织文化界人士40多人到茶岩村,对该村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报刊电视刊发了该村大量的新闻、文学、摄影作品。

  这一行动,让村民们进一步认识了家乡的山水美、生态美、文化美,激发了村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这是阳朔县“以文化建设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招妙棋。到目前为止,共创作清洁乡村方面的小品、彩调、诗词、快板、顺口溜、三字经、文学作品等2000多篇。现在茶岩村已着实变身为了一个“文化村”。

  这些片段,仅仅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壮美广西画卷中的剪影,这是一场以“群众”为主体的惠民工程,让山清水秀、幸福广西的“中国梦”逐步变成实现。

  2014年11月14日,广西召开“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标志着生态乡村活动正式启动,已经席卷八桂大地的三股清风—— “清洁家园”“清洁水源” “清洁田园”,今日来个漂亮转身,延续、扩展、升华、演化成“村屯绿化” “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升级为乡村建设的又一组三部曲。

  目前,生态乡村活动正在广西各地展开,这是乡村建设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升级版”,既要深化拓展、巩固提升,又要丰富内涵、提档升级,为后续各阶段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回首望,“清洁”起跑;看今朝,“生态”接力;两年后,跃上“宜居”;再两年,冲刺“幸福”……“美丽广西”,并不遥远。

  “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使广西人接受的是世人的惊叹、钦羡和敬意,相信从广西刮起的这场乡村建设“美丽之风”会逐步吹拂到全国各地的山乡村寨。

  美丽乡村是首歌,诠释的是乡间的小道、是古老的故事、是岁月的印痕、是清澈的溪流、是发展的历程……美丽的八桂乡村,像是个稻草人,守望着壮乡人民幸福的未来。(供图:广西自治区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