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2
来源:邯郸文明网
在农村,一些长期闲置的老旧宅基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老大难”。邯郸邱县也不例外。据调查,全县共有闲置宅基11000处、坑塘652个,合计10800余亩。
“群众看在眼里脏得慌,晚上走路瘆得慌,守着危房怕得慌。”邱县县委书记李红光形象地说,这些残垣断壁,多是摇摇欲坠;这些废旧坑塘,更是垃圾填充。可以说,建设“四美”农村,“空心村”治理势在必行。
金秋季节,行走在邱县乡村,随处可见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按照省委“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要求,通过3个多月的努力,邱县一举清理闲散宅基1653处,折合土地面积1300亩,打造农村特色菜园290处、游园188处、果园9处。
“三慌”变“三园”,步自何始?变从何来?
邱县的答案有三:思路新、投入少、可复制。
思路新:打造美丽乡村“邱县版”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事关结局。在李红光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为了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进城乡一体化。
如何治理“空心村”?面对部分群众观念局限和建设资金匮乏重重困难,李红光调任邱县县委书记后,利用工作之余,经常与其他县领导一起骑自行车深入农村,或坐在一条板凳上,或就地一蹲围成“圆桌”,与村干部群众交谈。他们敏锐地发现,“空心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名副其实的“老大难”。
走访中了解到,随着城镇化稳步推进,农村人口舍家进城,一些老旧宅基房屋破败、垃圾乱堆、杂草丛生,村民直言不讳地告诉这位脸熟的县委书记:夜里走到这些地方常有恐怖之感,“瘆得慌”;闲置宅基变成垃圾收集站,“脏得慌”;多数房屋破败摇摇欲坠,儿童玩耍十分危险,村民“怕得慌”。除去压在农民心头的“三慌”,成为邱县建设美丽乡村的当务之急。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邱县县委提出,把“空心村”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确定了“宅权不变、群众自愿、绿树留存、百姓受益”的治理原则。
思路一出,群众夸好。邱县首先从基础较好的村庄干起,以动为先,试点推进。新鲜庄、刘云固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两个示范点。
该县在推进中又提出,宜拆则拆、宜修则修,将闲散宅基打造成农家菜园、林荫果园、休闲游园等农村特有的风景三园,建设独具特色的“邱县版”美丽乡村,并以此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留下记得住乡愁的乡土符号,该县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底蕴,将有保存价值的老房屋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抗战时期,冀南银行曾秘密进驻新鲜庄村,得到村民誓死保护。为传承村民流传至今的红色文化情结,村里对冀南银行印钞所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并建立了抗战纪念馆,形成独具红色文化的美丽乡村;刘云固村有一棵距今1600多年的古槐树,村里建设了古槐广场,加护栏予以保护,挖掘古槐传说,以图文形式写上墙,提升和丰富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
试点带来思路,思路迅速燎原。短短3个多月时间,邱县由两个示范点起步,如今推到75个试点村。
投入少:没钱也要干成事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只靠大投入,一是不切实际,再者即使打造出的样板也只能是好看不好用的‘盆景’,只有观赏价值。”作为财政困难县,邱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投入少、成效高”的新路子。
推进过程中,“三不”原则一以贯之:不统一制定硬性指标、不盲目攀比治理进度、不一味追求完成时限;“三比”旗帜鲜明:一比村党支部的号召力,二比村党支部的影响力,三比动员群众的数量。这样一来,不仅让政府投资接近“零投入”,也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变成融洽干群关系、提高服务能力的过程。
“空心村”治理正值酷暑季节,邱县县级领导就利用一早一晚,脚蹬自行车,深入到村,铺胡同、清宅基,与村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出义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很快,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纷纷动起来。
县直单位开展志愿帮扶,每周组织1次义务劳动,各乡镇每周组织3次义务劳动。3个多月来,全县各级干部出义工2.2万余人次。
干部扑下身子干,不怕群众站着看。在农村,党员干部带头拆除整理自家老宅、整修残垣断壁、铺砌胡同过道,常常是汗流浃背,一天三换衣。刚开始,群众满是冷嘲热讽、指指点点,站在干部身后看热闹,很快,群众加入其中,并肩一起比着干。
“既是游园,又是菜园。”说起村里的变化,新鲜庄村村委会主任石风民说,拆除了旧院落,打通了“丁字路”,一下子让6条胡同连成一条线,村民在空闲地上种上了大白菜、萝卜。
投入最少、效果最好,各村不上大型机械,自己动手,修废利旧。他们用拆下来的废砖旧石,铺设成蜿蜒曲折的小路,空闲宅基改造的农家菜园独具韵味,闲置房屋改建的民俗馆、纪念馆寄托乡愁……经过一番精心改造,一个个村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可复制:以点带面成规模
“邱县在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挖掘不同乡村的资源,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既有特色又有可推广性的优美乡村。”邱县政府县长孙志英说。
由点到面,逐村展开。在邱县,美丽乡村试点的初衷就是培育适应本地水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如今,新鲜庄、刘云固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正在被复制推广。
梁二庄镇西姚四头村依托抗战文化,建成抗战记忆一条街,利用村内地形,创造人工山谷,建成10余处特色休闲景点,打造出“平原幽谷”,积极发展农家乐餐饮业;古城营乡枣坡村收集村内废弃的碾盘、石磙等,摆放到街心公园或休闲绿地,充当石桌、石凳,成为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新马头镇新太镇村充分挖掘村内霍新泰烈士的抗战历史及村名文化,传承村庄记忆……
让农村美,更要让村民富、有保障。与农村产业培树相结合,该县研究制定发展庭院经济、建设标准化厂房等政策措施,在拆好、建好的基础上,用好闲置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依托张云固村的老粗布、手工布鞋等传统手工业,探索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与弱势群体管护相结合,把民政、残联等部门专项资金打捆使用,探索利用空闲宅基、闲置房屋,建设村级互助养老院、弱势群体管护站等公益设施。
李红光说,下一步,将同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利用每个村的闲散坑塘建设简易无害化垃圾处理点,彻底解决垃圾围村问题。整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在医疗、户籍等政策方面促使城乡均衡,让农民群众在田园生活中享受城市品质。
目前,在已完成首批75个试点村的基础上,邱县全力推进“1135”工程,年底前完成打造1个省级美丽乡村备选村,10个精品村,30个样板村,50个示范村目标。(邯郸日报 记者 常生军 通讯员 刘洪涛 李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