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莱芜雪野镇试点村面貌剧变 乡村连片整治"整"出新家园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源:莱芜文明网

    村美了,人乐了

   “以前这个路可脏得没法说,河边堆的都是垃圾,路边拴着不少牛,到处是牛粪、鸡粪、柴火堆,脏得出不来门,臭得闻不得。”9月28日,记者在雪野镇鹿野村采访,正在倒垃圾的房京龙老人高兴地说着村里的变化,“现在可好了,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到处又好看,又干净,老百姓可高兴了。”
在乡村连片治理中,鹿野村在沿河路边划出绿化带,栽上了绿化树,建了3个凉亭,路面铺上了石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而这仅仅是连片治理的一部分内容。
像鹿野村一样,试点村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坍塌的河岸修起来了,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庄,监控设施保障村庄安全,绿化树、文化墙都像一道道美景……
   红哨子村村民宋爱国没事就天天站在家门口,他的家在一个大堰上面,堰上堰下都是乡村连片治理的主路。“以前的路高低不平,能把脚硌破。现在好了,都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原先堰边也没有栏杆,拖拉机都翻下去几回。现在修起了护墙,不怕掉下去了。”

   就地取材建成美丽村庄

   “一进胡家庄,心情跟原来不一样了,原来不能说看不起自己的村,但就是脏乱差。现在你看到处多么漂亮。”胡家庄村民刘文峰说。
   一进胡家庄,除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新修的多功能凉亭、城墙一样的挡土墙,最吸引记者的就是路边一溜层层叠叠用鹅卵石砌成的弧形花池,古朴、自然,与山村浑然一体。
   “好看吧?这些石头都是我们从附近的河沟中捡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刘芝路说。在村庄治理中,镇上组织村里到外地参观学习,看到他们能就地取材,既有特色,又省钱。回来后,    便组织了几个村民在河道治理的废弃物里捡拾了这些宝贝——几车鹅卵石,砌成了这人见人爱的花池。“怎么好看怎么来,这样又有特色,还省钱,我们至少省下了一半的钱。”刘芝路说。
   一进娘娘庙村,一条长170米的石砌挡土墙吸引了记者注意,一块块的石板叠在一起,砌成城墙的样子。往前走,“娘娘庙”3个红色大字镶在一面石板砌成的墙体上,路边还有一个石头屋,下面一盘石碾,别有一番韵味。
   村党支部书记毕延成说,这里是齐长城的一个关口,村里又以青石山为主,所以在治理中,决定以石头为主做建材,以保持山村的风貌。建设中,挡土墙是用水泥勾缝还是干垒,村里也再三掂量,最后决定外面不用灰,中间用灰,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这样“既让群众享受了城里人的环境,又保留了农村的风格”。
   “环境好了,咱得爱惜。现在村里加强了宣传,大家也不好意思再破坏。”刘芝路说。往年街上哪里平坦哪里就有晒花生的,今年没见一粒花生。路边的边边角角原来谁的门口谁用,种菜的、柴草垛、僵尸车,啥都有,现在统一都成了公共绿地。

   古石板路留住乡愁

 

   在治理中,吕祖泉村的一条古石板路如何整治,引起了村民的争议。原来,看到别的村都铺了水泥路,村民早就责怪村里不作为,这次作为连片治理的试点村,村民又希望村里铺上水泥路。“这条古石板路是明清古道,老莱明路就从村中穿过直通锦阳关。你看石板上深深的车辙,这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贝疙瘩。”村支部书记柏建顺向记者介绍,他明白,这条古石板路是历史的见证,不能随随便便用水泥给抹住了,要想好怎么修。
   又是开党员会,又是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终于明白了这条古石板路的价值,不再嚷着铺水泥,却认为可以再铺上石板,但这样就和中间的石板路一个风格,显不出老路来了。最后领导、专家建议:老路的风貌不能变,路两边可以铺耐火砖,既好走,还好看。
   就这样,这条古石板路用耐火砖镶了起来,古朴、典雅。虽然比铺水泥多花了20多万元,但老百姓说“值!还是领导有眼光。”
   在娘娘庙村,也有一条这样的古石板路,和吕祖泉村的古石板路上下贯通,不过更长。毕延成表示:“这条路和村里的古井等要作为文物加以保护,目前已经拿出了初步的保护方案。要通过村庄治理和文物保护,大力发展旅游业。”
   村庄治理好了,下一步如何管好?雪野镇党委书记邹振儒说,雪野镇正在以10个乡村连片治理村为试点,打造智慧农村,实现农村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智慧,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目前相关设施正在安装中。(记者 万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