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乌海:美丽乡村变化大 农区不比城里差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源:乌海文明网

 

十月八日,坐落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集中新建区的第十幼儿园正式开园,农区也有了高标准幼儿园。(石历增 摄)

      乌海市团结新村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北部,是2004年6月海勃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规划建成的,也是千里山镇政府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所在地。该村占地面积4000余亩,辖区内居民1543户、3918人。村内有日光温室1200栋,合耕地986亩,形成了蔬菜、葡萄种植为主,花卉、养殖为辅的产业结构;有3家农业龙头企业和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团结新村先后荣获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乌海市新丰村原址建于上世纪70年代,过去房屋多为土房。为彻底改善新丰村人居环境,2014年,乌海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结合铁路物流园项目建设,实施整村搬迁新建,实现了与团结新村的连片集中。新丰村新址占地580亩,拟新建住房500套,一期工程已完成309套。
        “今年冬天不拉煤了”
        10月13日,伴着丝丝秋雨,记者来到新丰村新址,一排排崭新的农家小院整齐亮丽,道路和街巷进行了硬化,街路两侧的绿化带泛着秋色,不时有载着村民家具的车辆驶来。
        在村民韩凤娥家,大门外还有燃放过的爆竹痕迹,门旁两侧的对联红艳艳的——“十个全覆盖,农民心期待”,诉说着老乡们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期盼和憧憬。
       “刚搬了点旧家具过来,都放在凉房了,主房还想再装修一下。”韩凤娥说,“政府给盖的砖房,有120平方米,安装了抽水马桶,不装修也能住,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装修得更好点儿。”
       正在给韩凤娥家安装抽油烟机和灶具的高振国告诉记者,他是做家电生意的,一大早就来了,这几天新丰村买家电的人特别多,怕活多忙不完。“现在村民们有钱了,又搬了新房,买电视、冰箱、抽油烟机的都有。”高振国说。
      “等都装好后,今年冬天取暖做饭可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拉煤掏灰了。和城里人一样,用的是天然气,一点都不比楼房差。”韩凤娥说。
      记者看到,韩凤娥家有3个卧室,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餐厅,布局合理,地板铺设了瓷砖,墙角线整齐干净,院子留有两块菜地,其余的地方进行了硬化,平平整整。
      韩凤娥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她可能就去城里住楼房了。她说,儿女们都已成家,一直让她去住楼房,楼房也看好了。去年开始,“十个全覆盖”春风吹来,得知村子整体搬迁,新盖的砖房通暖、通天然气,又有凉房,又有小院,她就不想搬楼房了。“新盖的砖房格局好,‘十个全覆盖’后,现在村里的环境和城里一样,活动室、卫生室、医保养老都有,尤其是对老年人,国家有好政策,免费体检。”韩凤娥说。
       “现在搬了新址,村民们住得集中,我家又在路边,等把房子装修好,我准备开个农家乐,刨闹点零花钱。”韩凤娥喜不自禁。
       “我就住在村里不走了”
       走入团结新村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内传出了敲锣声,原来,村民正在排练三句半——“党的政策暖人心,政府为咱搞民生,农区‘十个全覆盖’,真不赖!……”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句句唱词道出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村子的变化和村民的喜悦。
       正在排练的吴秀芳告诉记者,他们4人都是团结新村村民,都爱好这个,闲时在活动室里排练节目,准备参加月底将要举办的农区文娱比赛,也是自娱自乐。
57岁的吴秀芳原来在海勃湾城区居住,2013年9月来到团结新村,种着两个大棚。去年,赶上农区实施“十个全覆盖”,村子里变化大,道路街巷都硬化了,跳舞、看病都有场所了,她就萌发了一个念头,不再回城里了。
       吴秀芳说:“刚来村里时,孩子们不同意,怕遭罪,怕住不惯。现在,孩子们和老伴儿都支持我,农活也不累,想跳舞,村里有广场,今天下雨,就来到活动室里。”
       吴秀芳告诉记者,刚开始跳广场舞时,还有村民笑话,现在,每天早晨和她一起跳广场舞的有上百人。“尤其是‘十个全覆盖’后,农区居民的素质都提高了,打麻将的也少了,你再看看我们的街道,          一点垃圾都没有,多干净,现在是房屋整齐,卫生、环境各方面都跟得上,农区一点也不比城市差。”吴秀芳说。
      细雨蒙蒙中,漫步在村里,恍如进入了南方的富裕村庄。整齐漂亮的农家小院,一栋栋温室大棚,村里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等一应俱全,电力、户户通、网络通信全部配套,医疗养老应保尽保,街巷道路全部硬化,清扫车、垃圾池等基础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部完成,特色精品高效农业之路让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乌海日报 驻团结新村、新丰村采访工作组记者 温义遥 刘春霞 闫琪 石历增 马宏伟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