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1
来源:鞍山文明网
给乡镇新建教学综合用房;争取资金、帮扶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通过农超对接、直销等形式,拓宽棚菜销售渠道;投入配套资金,给乡村修建标准村内沥青道路……这些直接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将在今年12月底前得到落地和实现。
文明为桥 城乡共建美丽乡村
可喜的不仅是实现后的结果,达成目标的这个过程在鞍山还是首次尝试。
日前,鞍山市文明办作为桥梁,在全市实施《鞍山市“城乡携手共建文明”行动》,号召省市文明单位与农村基层单位结成共建对子。结成对子后,文明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帮助农村基层单位办实事,为农村群众办好事,让农村基层单位及农村面貌得到改变和提高。双方拉手共建,从而推进我市城市文明程度。
村村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
这次有益尝试从今年6月份开始,行动全部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按照基础设施共建、文明新风共倡、道德素质共育、贫困疾苦共助、经济发展共促,把共建内容分为五个项目,即村街整治、文化建设、素质提升、扶贫济困、经济强村。30个文明单位和30个结对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项以上内容拉手共建。
志愿服务团队在为农户盖菜窖
其中,村街整治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文明单位与共建单位携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包括治理农村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秸秆等污染,改造房、水、路、灶、厕所灯设施,提高硬化、绿化、量化、美化、气化、文化等建设水平。
王坨子村舞蹈队 农民跳嗨《小苹果》
文化建设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的,双方共同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容包括扩大完善村文化大院,建立包含图书阅览室、综合文体活动室、文化培训室等多功能的室内活动场所和健身娱乐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帮助农民剧团、秧歌队等农民文化团队添置设备,开展培训,促进交流;积极组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素质提升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为目的,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双方共建中要加强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移风易俗教育,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村卫生室的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推动“卫生下乡”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专家咨询等活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推动城乡教学资源互动。
青年志愿卫生服务小分队到汤岗子敬老院为老人体检
扶贫济困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的,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共建双方协作改善村敬老院设施,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残疾人家庭、特困家庭进行帮扶;资助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和困难大学生。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丁字峪村景象
经济强村以促进结对村经济发展为目的,文明单位帮助基层单位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发展项目,提高基层单位“造血”功能;在坚持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综合优势,帮助引进项目、开拓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农历六月初六,村委会给全村28位老人集体祝寿。
此次共建活动,双方制定了共建帮扶项目计划表,明确项目内容、标准、责任人、完成时限,双方签订协议,以报市文明办随时督查。市文明办已建立督导调度、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城乡共建活动台账,对每次共建活动进行记录跟踪。共建的实施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评,并作为文明单位评选复查的重要依据。今年12月底前,市文明办将对共建成果进行全面检查、表彰。
目前,60家单位确定了81件共建实事内容,全部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而且从2015年开始,市文明办每年都将确定一批城乡共建示范对子,三年内实现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率达到100%。(鞍山日报 记者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