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7
来源:南阳文明网
眼下,在方城博望镇,多数农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门前清扫一遍,将垃圾集中清理。灵归铺老党员贾兴超牵头组织起12人的清洁队,轮流值班,不但定期把垃圾池、垃圾桶内的垃圾收集后运到垃圾填埋场,而且利用闲暇时间捡拾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们形成了定时定点倒垃圾,不乱扔乱倒垃圾,比着搞清洁的卫生习惯。
这种人居环境治理的“自选模式”把一个脏乱差的小村落打造成博望镇出名的美丽乡村。从去年开始,该镇党委政府总结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教训,在全镇总结推广了三种模式。一是对主干道沿线村实行农户兑少量卫生费与镇村补贴资金并举,统一选聘环卫工,统一买垃圾桶、垒垃圾池,统一选建垃圾场,定期收集清运。二是骨干带头,户户参与模式。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离退休回乡的干部职工、在外创业人士等人员参与,骨干层带头作表率,管好自家人,扫净“门前雪”;每年自愿捐出一定资金,统一购买垃圾桶、垒制垃圾池,聘用环卫工。采取这种模式不需农户兑交环卫费,而且骨干层出钱出力带好头,既减少了群众的负担,又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三是在有经济实力的村由集体出资购垃圾桶、垒垃圾池,建填埋场,清污水沟,聘环卫人员,包揽人居环境面上工作。
与此同时,在村民中开展五星级卫生文明户评选活动,每次的评选结果都通过黑板报、有线广播公开“亮相”,比学赶帮的局面在评比中逐渐形成。以汪庄村为例,原来“无星”的几家如今都挂上了象征荣誉的卫生文明之星,该村日前还拿到了镇里的农村人居环境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