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惠州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建设7520个生活垃圾收集点

发布时间:2016-07-08

 来源:惠州文明网

    今年惠州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不断提升全市生态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绿色动力”。

  3月,惠州博罗县在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动员大会上提出,今年将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契机,在巩固“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成果基础上,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和“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进一步美化绿化农村环境。

  作为中国十佳宜居县,博罗县一直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形象品牌。近年来,博罗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成功创建了一大批生态镇和生态村。如今,一场农村美丽大行动再次升级。

  笔者日前走访博罗县多个村镇发现,当前“三大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不少村镇通过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森林家园建设,乡村面貌开始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显现出“村美、水清、树绿”的农村新画面。

  清洁先行

  建设7520个生活垃圾收集点

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雷公村干净的村道及整洁的垃圾桶。梁维春 摄

  长期以来,生活垃圾一直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顽疾”,垃圾围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过,在泰美镇雷公村,这项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沿着笔直的村道前行,笔者一路未发现任何乱扔乱堆垃圾的现象,村道和村民家门口十分干净整洁。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见一个分类式垃圾桶。泰美镇党委委员谢小康高兴地说:“以前村民不让我们把垃圾桶放在门口,嫌它占地方,现在大家都希望垃圾桶离自家门口近点,倒垃圾方便!”

  村民对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让镇里的工作铺展更快。谢小康介绍,今年,泰美镇投入镇级资金550万元,新建了一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在各村组建设了134个垃圾收集屋,新购置3台压缩式垃圾转运车、2台垃圾箱转运车,购置1000个垃圾桶、28个垃圾箱和10000个小垃圾桶投放到各村组和分发给全镇各住户。“以前垃圾是一个星期转运一次,现在两天转运一次,大大提高了垃圾转运能力。”

  此外,根据镇区和各村实际,镇区环卫工人由原来的17名增加到37名,农村保洁员由原来的40名增加到91名,并为每个环卫工人配备手推车等必要的清扫保洁工具,镇、村保洁力量明显加强。

  泰美镇还开展了“拒绝一次性杯碗筷”行动,降低一次性杯子对环境的危害。镇里发动本地企业捐赠20万个陶瓷杯子,每户免费发放20个,代替了农村大量使用的一次性杯子。接下来,泰美镇还将举行第二期活动,每户分发100套印有中华传统文化字样的陶瓷碗筷,以减少垃圾产生量。

  泰美镇的可喜变化是该县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开展以来,博罗县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环境卫生实现了常态化管理。

  目前,全县已在2988个村小组建设了7520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在17个镇建设了16座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并配备了一支2442人的保洁员队伍,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从前随处堆放的垃圾现已不见踪影,村民自觉地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将垃圾扔到指定位置。村组道路保持了常态化清扫,路面及两侧基本没有垃圾,许多陈年垃圾及卫生死角得到清除。村道变得干净整洁,蚊蝇也少了。

  清水治污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六大行动”

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里美丽的小花园其实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梁维春 摄

  在柏塘镇平南村的主干道边,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充满特色的污水处理设施。很多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村民用篱笆围起来的小花园,但实际上,这是平南村正在推广的全生态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

  驻村干部黄璟告诉笔者,为了探索清水治污的新模式,村里去年联合市环保局等部门,在广泛调研后,最终采用这种无动力“分散式人工湿地+生态沟”生态处理系统技术对平南村污水处理项目进行设计。

  目前,村里两个示范小组建设了8座人工湿地系统,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引到人工湿地,经过微生物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反应,原来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然后直排到农田进行灌溉。同时,全村还通过修筑明沟及生态沟,雨水直排农田,污水则引入人工湿地处理,实现“雨污分流”。

  黄璟说,微型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无需动力、无需加药、节约土地、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设施干净美观等特点。村民在经过培训后,可基本符合管理及维护的要求,适合广大农村推广普及。“看到了治理成效,其他村小组村民一改原先不愿做的态度,主动争取在本村铺开,使得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更顺利地推进。”

  和平南村类似,博罗县17个镇共343个行政村中,已有63个村的生活污水并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有41个村因地制宜,共建成5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也大多是人工湿地、一体化设备、氧化塘、生态沟渠等处理技术。今年计划116个村新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村将于2016年、2017年两年实施建设。全县有14个镇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共18座,另外3个镇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在实施,计划于2015年底建成运行,实现“一镇一厂”。

  博罗县表示,围绕清水治污行动,全县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河道整治、工业废水治理、养殖废水治理以及水生态文化培育等“六大行动”,使村民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水质清、六年上水平”。

  绿满家园

  以绿化带动农村乡村旅游发展

杨侨镇朝田办事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梁维春 摄

  长约5公里的道路,蜿蜒曲折直通杨侨镇朝田办事处中心,两旁是数千棵黄花风铃树,风景煞是美丽。杨侨镇委书记梁柳文指着这条道路兴奋地介绍,“等这里的黄花风铃一绽放,游客便可以一路骑游赏花,累了还可以去村里吃农家饭、采农家果、住农家旅馆!”

  在梁柳文的规划中,朝田办事处的“绿满家园”行动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我们不仅仅是种树,而是要充分利用朝田办事处的自然资源,用三年时间打造“绿满家园”示范基地——黄花风铃世界,拉动全镇的特色乡村旅游。”

  他说,目前已请专业团队对朝田办事处进行科学规划,未来将把赏花、骑行、采摘、餐饮、住宿、度假等项目打包,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区。旅游区的品牌主题为“黄花风铃世界”,目前第一步先把黄花风铃种植起来,其它功能配套也将逐步完善。

  据了解,杨侨镇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热心人士捐助等方式已累计投入260多万元,共种植黄花风铃、樟树以及其它绿化树苗等50000多棵。其中,投入120多万元在朝田办事处种植了3000多棵黄花风铃以及10000多棵树苗,全村形成了人人乐于种树、美化家园的生动局面。

  朝田办事处的王阿姨看到遍地种植的树木高兴地说道:“村内道路形成了绵延的绿化带,村内公共场所和庭院前后更是四季常绿、花香扑鼻,农村更加美了,人也住的舒心!”

  除了杨侨镇,博罗县所有镇村均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今年,全县共安排736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开展森林村庄建设,重点对各镇街、道路、村庄、庭院、水边、山坡实施绿化美化,增加村庄森林覆盖率。

 

  目前,全县已经有70%的乡村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通过村庄整体的绿化、大村绿化和村落连片绿化,以及花色树种结合的栽植,实现了由“单一绿化”向“景观美化”转变,增加了景观点,为乡村的休闲旅游提供美丽的载体。绿满家园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乡村美丽行动不断升级。(南方日报 记者徐乐乐 李晓敏 邓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