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滁州:明光民生工程提升城乡群众文明生活水平

发布时间:2016-07-12

 来源:滁州文明网

 

   最美人间四月天,万紫千红正飘香。在这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沿着池河两岸、女山湖畔、老嘉山脚下,探访了滁州明光市近年来实施33项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所到之处,欣喜地看到民生之花结硕果,惠及百姓乐无穷。并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拍摄了民生硕果的图片。这些图片虽不能全面反映民生的成果,但它有力见证了该市民生工程给百姓带来的福祉。

一事一议奖补惠及千家万户

在女山湖镇光明村,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围绕光明湖,婉延伸向远方,连接明女路,这是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修建的一条村民休闲路。象这样通过一事一议修的路,全市比比皆是,光明村这只是全市的一个缩影。

该市自2009年实施“一事一议”奖补政策以来,共投入资金20482.8万元,实施了1924个项目,其中修村内道路1215条,总长2072公里,惠及139个行政村,涉及3240个村民组。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后顾之忧。

新农合给百姓健康带来福音

连日来,我们驱车奔驰在淮河两岸,鲁山脚下不仅感受到春天的浓郁气息,还看到了农民朋友享受新农合的满意笑脸。在桥头镇肖刘村、张八岭镇岭北村的卫生室、自来桥镇卫生院里,只见村医们在不停地为就医的村民打针、吊水、看病、开处方忙碌着。

据介绍,近年来,明光市为确保农村人口共享医疗卫生,确保健康,预防因病治贫、因病治穷,大力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财政共补助资金5亿元,参合人员超过52.57万人,参合率达101%,使500万人次受益。自实施新农合后,往日农民朋友因病治贫、因病治穷的愁眉苦脸不见了,一个个都喜笑颜开,齐声夸新农合医疗制度好,给百姓真正带来好处。

石坝镇一桥飞架南北变通途

在石坝镇烟波浩渺的石坝水库上游,一桥飞架南北变通途。这是2014年底建成通车的浮太三桥。该桥建成通车后,给这里带来新气象。人流、车流络绎不绝。既方便了水库两岸群众安全出行,又方便了车辆通行。该处原有一座桥梁,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交通流量日益增多,长期承受过往车辆碾压,桥体出现裂缝,钢筋锈蚀,拦断损严重,给两岸村民出行和车辆通行所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群众出行难后顾之忧,该市把修建浮太三桥列为2014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危桥改造项目,拆除旧桥,投资150万元,重建新桥,该桥为三夸式,全长42.04米,宽8.5米。春节前建成通车。据悉,该市“十二五”以来共修建加固改造危桥46座,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又方便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农饮安全工程使37万人受益

走进村落,人们三五一群,四五一伙,男女老少谈笑风生。只见大姑娘、小媳妇或者老太婆在院落里或是厨房里,打开自来水龙头,在淘米洗菜、洗衣服,一个个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据介绍,近年来,明光市为确保农村人口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大力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农民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截止目前,此项工程已投资174894.4万元,建成11座农村规模自来水厂,覆盖全市17个乡镇,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难的后顾之忧,37万人从中受益。

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在明光农村广袤大地上,一幢幢红砖红瓦危房改造拔地而起,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潘村镇孟台村,有一幢一排3间红砖红瓦重建的新瓦房,坐落在村中。令人刮目相看。房主是年迈80的五保户罗会春老人。他面对镇干部,滔滔不绝地夸赞党的政策好,使他告别危房,住进新瓦房。在明光住进新房的又何止罗会春老人一个?据悉,今年明光市已投资760万元用于农村800户危房改造。该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宜居村美、美好乡村建设及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相结合,做到统筹推进。截止目前,全市800户危改已开工,开工率百分之百,已有近百户完成今年的危改任务,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危改目标任务。

危房改造后使村民有了新家

在管店镇,有一条千年流淌的沙河,管店镇敬老院就坐落在沙河的岸边,这里景色宜人,风光秀丽,是孤寡老人欢度晚年的好地方。老人们在敬老院里无忧无虑,过着幸福生活,象这样的敬老院又何止一处?不是,每个乡镇、办事处都有一个漂亮的敬老院。特别是近年来,该市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投入力度,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扩建、改造了管店、石坝、桥头、张八岭、涧溪、柳巷、泊岗、明光等17处农村敬老院,有床位1400张,使1731名孤寡老人、五保户等住进了敬老院,在敬老院里享受天伦之乐。

敬老院里孤寡老人喜乐融融

 

建成投入使用的垃圾中转站

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

长期以来,各乡镇由于缺少专用环卫设施,生活垃圾无法处理,一直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状态。为有效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该市为彻底解决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启动了乡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截止目前,除地处淮河北岸的泊岗乡自建垃圾焚烧站进行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外,其余12个乡镇均建成了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从而有效解决了以露天堆放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明光文明办 袁松树 胡书玲 王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