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佛山召开美丽文明村居会议 推动村居建设更加活色生香

发布时间:2017-04-12

 

 

美丽文明村居调研工作会议在勒流街道办事处举行。图片来源:佛山文明网 

  4月10日,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调研工作会议在勒流街道办事处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甘绮霞,顺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鲁国刚以及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当天上午,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杏坛马东村、勒流龙眼村。随后,在勒流街道办事处召开了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调研工作会议。顺德区委宣传部和勒流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和做法。

  根据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工作安排部署,顺德区围绕“大学城卫星城”战略部署和北部片区建设,以北滘镇黄龙村、陈村镇潭洲村为顺德区美丽文明村居建设重点,指导各镇街、各示范村居开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

  一是落实工作部署,组建架构;二是组织调研培训,听取意见。调研期间,调研组听取了村居建设思路、推进进度和难点问题,对各镇街、各示范村居的建设情况和特色亮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大良街道把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与东部片区结合开发;容桂街道在建设工作中融入历史文化保护和传统习俗继承;伦教街道以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为立足点;勒流街道重点营造村居优美人文气息;陈村镇、北滘镇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与北部片区发展相辅相成,潭洲村、黄龙村结合实际加紧推进;乐从镇邀请中央美院对村居建设进行整体规划;龙江镇将旧村居改造和新村居建设有机融合;杏坛镇致力打造生态、旅游、人文综合发展的岭南水乡;均安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传说,进一步丰富美丽文明村居内涵。在组织学习培训方面,组织各镇街、各示范村居相关人员到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参加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培训交流会。同时,举行顺德区美丽文明示范村居学习培训,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世福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吴卫光教授向镇街、村居有关负责人讲述规划设计知识。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四是加强媒体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市民对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据介绍,目前北滘黄龙村和陈村潭洲村工作推进顺利。前期陈村镇政府给潭洲村的2000多万资金已经落实。区委宣传部安排了50万设计经费补贴,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世福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吴卫光教授对北滘黄龙村和陈村潭洲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设计施工方案更加完善。目前,陈村潭洲村进村的适子大道已经硬底化,三字经公园施工进度明显可见,祠堂里面的展馆也已经做好了设计方案。北滘黄龙村党建主题公园、福字主题公园、以和字为切入口的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公园内涵更加深化,进村大道两旁的整治已有设计。

  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甘绮霞肯定了顺德区和相关镇(街道)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抓好美丽文明村居工作,她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抓好工作定位;二是抓好规划引领;三是抓好内涵提升;四是抓好过程指导。

  参观点之1 

  马东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镇龙桥公园。图片来源:佛山文明网 

  10日早上10点左右,马东村的镇龙桥公园里,娇姨推着孙儿在散步,“这里改造得很不错,以前就只是一块烂地,现在改成公园后,我和邻居几乎每天都过来坐坐。”而除了镇龙桥公园的改造外,在马东村,调研组一行人还被朝圣大街内、由原荒废已久的旧粮站活化而来的马东村史馆、顺德区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中心、杏坛镇党员志愿服务者培训基地等多个活化项目所吸引。

  杏坛镇马东村在2015年被佛山市确定为古村落活化示范村,更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获得了各级政府共400万的改造资金。目前,已经投入约200万元完成中心体育公园、永春拳中心湖项目、永春拳健身公园、文化广场项目、村史馆以及导视系统。“接下来,马东还将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继续落实村内的马东牌坊及河涌护栏工程、游客活动中心、乡府路改造等工程,结合杏坛水乡文化和马东村的特色文化,推动马东美丽文明村居的打造工作。”马东村党支部书记徐兆祥表示。

  “马东村的文化底蕴很是深厚,村居经过活化后,环境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村道、水体等得到明显的改善。”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甘绮霞提出,在下阶段的规划发展中,马东村通过管理的优化,强化村民的参与度,同时将更多的人文、风尚等元素融入到村居的环境建设中,让美丽村居的建设更加“有血有肉”。

  参观点之2 

  “龙眼点睛”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睛台。图片来源:佛山文明网 

  “龙眼点睛”习俗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三,珠三角附近龙舟自发聚集龙眼点睛台,再入太尉庙完成“龙眼点睛”仪式。

  10日上午,在勒流龙眼村“点睛台”,龙眼村党支部书记吕能辉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眼点睛”的由来。

  随后,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梁氏大宗祠,考察了龙眼大道周边的环境以及环村涌风光。龙眼村拥有一条环村涌穿过居民聚中地、农业生产地,岸边广种绿树,河涌水质洁净。村内还有三座原始生态山丘,分别为石岗山、永安山、圆岗山。近年来,龙眼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广东省A级卫生村”。

  龙眼村拥有着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首先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古石桥、蚝壳墙屋、吕氏宗祠、梁氏宗祠、东溪公祠堂、天主教堂、严静庵、太慰庙、石狮水埠头、余家闸门,以及经省文管会鉴定确定的贝坵遗址。其次是著名历史人物。黄萧养在龙眼村发动“揭杆起义”、清朝外务部尚书梁敦彦(龙眼人)为清政府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员。再是有着几百年传统的“五月初三”龙船点睛文化习俗也延续了几百年,近年顺德及邻近地区的龙舟都会齐聚龙眼太尉庙举行“点睛”仪式。“龙眼点睛”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能辉表示,近年来,龙眼村以龙眼点睛文化与龙眼水乡风貌相结合,逐步提升环境改造、古村落活化。同时,打造文化历史内涵所需的承载空间和服务配套,打造成岭南水乡风格的龙舟文化公园、改造路网、建湿地公园等等,提升人居生活宜居品位。(珠江商报 记者 杜达雄 苏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