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2
2017年以来,庆阳市着眼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创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容貌整洁的城乡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秩序化、洁美化、制度化、文明化“四化”标准,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下决心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城乡环境突出问题,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明晰责任分工,实现环境管理秩序化。庆阳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整治作为顺应人民群众期待、锤炼干部作风、净化美化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和深化双联行动、推进脱贫攻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制定下发了《全市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推进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也层层动员、周密署部、积极行动,建立形成了市级统筹、县区负总责、乡村抓落实、部门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乡、村组建了稳定的服务队伍,推行区域包干,主抓集中整治、日常清扫保洁等任务的落实;各级各单位将环境整治行动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载体,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开展“集中整治月”“集中整治日”“党性锻炼日”等主题活动;联户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参与“整洁美丽家园”创建,开展互学互比互评互促立“标”树“干”活动,形成了治理环境顽疾、创建美好家园、提升幸福指数的良好局面。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合力推进,迅速掀起了以整修公路行道树、清理城乡垃圾、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高潮。各级各单位累计召开动员部署会议662场次,制定工作方案125个,参与干部群众23.68万人,开展集中整治1486场(次)。
二、突出整治重点,实现城乡面貌洁美化。针对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等突出问题,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集贸市场、农村庄前屋后等为重点区域,彻底解决城镇“六乱”和乡村“十乱”顽疾。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积极开展美丽示范村建设行动,提升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层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编制全市总体风貌规划和美丽乡村详细性修建规划,切实改变规划无序、布局杂乱、标准不一的问题;统筹推进路、水、电、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垃圾处理场点、污水排放管网、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完善村庄服务功能;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开展公路行道树修剪、美化和补植、改植,打造绿化靓丽风景线;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抵制天价彩礼,倡导厚养薄葬,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立足现有人文景观,着力打造天富亿、义渠戎国·莲花池、马嵬驿、薰衣草庄园为代表的生态名俗旅游村,实施统一规划、设施完善,全面改善了环境整体面貌。
四、强化宣传引导,实现乡风民风文明化。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和调动群众支持、参与、维护环境整洁、提升生活质量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组建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微信群,各县区各部门实时发布工作动态,相互交流经验;印发《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们和在外回乡朋友们的倡议书——人人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倡议书1.4万份,张贴宣传标语1.2万条,编发简报66期,制作专题片3期。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集市、五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整洁家庭、美丽庭院、孝亲敬老、好婆婆好媳妇、俭办红白喜事等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引导社会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提升。开展寻访“庆阳最美村庄”活动,评选出10大“庆阳最美村庄”;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集中整治家居环境,力争2017年“庆阳最美村庄”及城乡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六条线”村庄达到全覆盖,2020年全市“美丽庭院”达标率达到30%。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增强环卫意识,改变生活陋习,共建美好家园。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秩序整治的进展成效和先进典型,打造一批环境整洁、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示范乡镇和村庄,形成以典型培树促任务推动的格局,全市涌现出正宁罗川村、华池刘坪村、镇原屯字村、环县瓦崾岘村等环境整治样板村320个。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成效巩固制度化。着眼长效机制建立,各级通过建立财政列支、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等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经费投入问题。全市整合各类资金1100余万元,完成4270公里行道树修整,清理枝梢杂草1.7万吨;建立健全市县农村部、文明办、环保局、考核局等为主的联合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常态化督促检查,通报进展,限期整改,曝光典型,约谈后进,严格问责;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乡村设立举报电话或投诉信箱,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监督乡村环境治理;设立整治热线和“曝光台”,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影响城乡环境面貌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形成了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互补充的监督检查体系。宁县实行“五评一曝”(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集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评选,不文明行为曝光)考评制度;庆城县推行“周督查通报、月评比排名”制度,抽调环境整治成员单位干部组成两个督查组巡回督导道树整修、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市开展督查126场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1个,曝光不文明现象37例;研究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社区公约、村规民约,从制度上明确责任机制,规范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制定出台环境保护、公共设施、乡容村貌等规章制度及长效管理办法,促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把2017年确定为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年,确立4大整治目标,划分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分阶段按步骤集中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合水县组建乡镇保洁队伍13个、村组保洁队伍435个,及时清运垃圾,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西峰区建立定期督查、随机抽查、评比排序、限期整改等5项长效管理机制,推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巩固。(庆阳市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