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走笔:小乡村不再是旧模样

发布时间:2017-04-12

 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四美”乡村建设决策部署,确定了“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3+X”工程。每年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片区和精品示范村,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邯郸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订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作为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1:1比例进行配套。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确保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  

  近年来,全市共计完成1473个村庄的改造提升建设任务。其中,省级重点村1231个,市级重点村242个;评为省级美丽乡村145个,全国十大最美乡村2个。尤其是去年,在邯郸市十二个专项行动、农村改厕、“两改一清一拆”、涉县太行红河谷片区建设、年内创建省级美丽乡村数量和三年来创建总量等6个方面均列全省第一。  

  “3+X”工程成效显著  

  曾几何时,“空心村”概括出了农村面貌的特点。邱县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以破解“三慌”(脏得慌、瘆得慌、怕得慌)问题为突破点,实施了清杂物、清残垣、清空闲宅基、拆违章建筑工程,动员群众建设“三园”(菜园、果园、游园),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新路子。  

  所谓“3+X”工程,“3”,指全域推进“净、绿、富”;“X”,指围绕省“十二个专项行动”的要求,重点村缺什么、补什么,实现全面达标;非重点村自选“X”项目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为进入重点村创造条件。  

  2012年10月,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农村环境治理,在全面完成清垃圾、清庭院、清杂物、清残垣断壁集中整治基础上,紧紧围绕队伍管理、垃圾处理等关键环节,动员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了管理有规章、管护有人员、运转有保障、问责有对象的农村卫生保洁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农村环卫保洁已基本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环卫保洁公司化全覆盖、监管责任网格化全覆盖、人均一元保洁费征收全覆盖,创造了农村环卫保洁的邯郸模式,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绿化治理空闲宅基1663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1%以上。培育“三产融合”新业态同步推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续保障。2016年,全市709个集体收入空白村实现创收新突破,221个村成功列入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156个。  

  美丽经济的深度发展  

  近年来,“黄瓜小镇”翟庄村、“羊洋花木小镇”李沿村等等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魅力小镇,成为乡村旅游的靓点。作为精品美丽乡村以特色农产品而闻名。实现了“美丽乡村+特色农业”双向驱动,大力推进产业升级、链条延伸、三产融合。  

  乡村旅游更加突出文化创意,提倡就地取材、顺势而为,对村内的古民居、古庙宇、古祠堂、古井、古树等以保护原貌为主,兼修旧如旧。同时植入现代元素,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咖啡馆、酒吧、青年创客、电子网点、网吧、民宿、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了“古赵文化、战汉风格”索家寨村、中国文化艺术“溪谷”王边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村镇。 

  在美丽乡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整体包装,规划建设了太行红河谷、生态湿地、传统村落、农耕体验等7条“冀南乡村游”线路。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全市美丽乡村游总接待人数达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4亿元。  

  小乡村有了大谋划  

  乡村变美了,用市场办法推进经营美丽,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是今后发展的大谋划。今年美丽乡村建设将着重打造“农业+”“旅游+”“生态+”等模式,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家庭手工业、农村电商、光伏等富民产业,支持发展一批农宅合作社、高端民宿和乡村酒店,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培育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全市重点培育太行红河谷、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等一批乡村游精品线路,列出路线图和时间表,进一步做好路径完善、基础提升、彰显特色、服务强化的后续工作,全力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全市还将重点推广休闲旅游型、产业支撑型、生态宜居型、文化传承型等四种类型的美丽乡村。在休闲旅游型方面重点推广寿东村、小堤村的典型做法;在产业支撑型方面,重点推广肥乡县田寨村、曲周前衙村的典型做法;在生态宜居型方面,重点推广涉县东山寨上村、立邱村、卸甲村的典型做法;在文化传承型方面,重点推广临漳三台村、大名县邓台村的典型做法,力争在全市打造一批标杆样板,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邯郸日报 记者 安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