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水珠投进海洋就会生命无限”

发布时间:2017-05-03

 来源:今日新疆网 

5月15日,身着维吾尔族服饰,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沙尼汗·艾塔木感到无比光荣,她的家庭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的称号。

    面对闪光灯,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小事。

    她身上确实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光里坚持为空巢老人嘘寒问暖、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正是她的坚持,为阜康市阜新街道办事处文化路社区4个民族的36位空巢老人提供了一个温暖、团结、和谐的家。

    “沙尼汗大姐孝亲敬老、无私奉献的举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践行民族团结的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正能量。”在欢送会上,阜康市委书记王志华向全市群众发出向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沙尼汗·艾塔木学习的号召。

    奉献:只要老人们快乐就常常忘了疲惫

    5月13日,暖阳温柔地抚摸着全国百佳志愿服务项目——文化路社区纬四巷12号的阜康市“情暖空巢”沙尼汗居家养老点。

    养老点内,街坊邻居、志愿者在包饺子,老人一边吃饺子、一边聊天,房子的主人沙尼汗·艾塔木则在忙着接待来客,握手,问候,行贴面礼——不论是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的客人……这里其乐黜融。这些自发而来的年轻人为“大姐”、老人们为“丫头”第二天去北京开表彰会送行。

    “丫头”是居家养老点老人们对沙尼汗·艾塔木的呢称。

    “她是社区居民的家人。说大点,她是我们阜康人的家人。我们这个家大得很,你看,今天一家人吃饺子至少用了15公斤面粉。”82岁的空巢老人张桂英告诉记者。

    53岁的沙尼汗·艾塔木是文化路社区的居民,是一个敬老爱老的好儿媳。2010年,文化路社区和她商量在她家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时,她一口答应下来,“有地方说话,对老人来说是好事!”

    沙尼汗·艾塔木常年的细心照料感动了张桂英。有一天,她拿出自己买的一双鞋、两双袜子送给来她家送饭的沙尼汗·艾塔木。

    张桂英对她说:“这一天跑来跑去的,不是来陪我聊天,就是来给我送饭。我也没啥送的,给丫头送个小东西,也就是表个心意。”

    这样真诚的感情让沙尼汗·艾塔木没法拒绝。

    63岁的“三无”老人吐尼沙汗不愿去敬老院,沙尼汗·艾塔木安慰她说,“放心,只要我能动,就不会扔下你!”为了更好地照顾她,沙尼汗·艾塔木干脆让她住在了自己家里。

    “她照顾我们从不嫌麻烦。”哈萨克族老人铁力克告诉记者,沙尼汗·艾塔木根据他们的口味安排食谱,每两周调整一次,共有几十个品种,老人有特殊需要,她也会马上另做。

    沙尼汗·艾塔木记着每位老人的生日,为他们准备生日聚会;有人病了,她端水端饭,洗脸擦身;有人闹情绪了,她陪着聊天,化解他们心中的苦闷;为了陪老人玩,她还学会了打麻将、打扑克牌……

    沙尼汗·艾塔木说:“一天见不到老人,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虽然是不同的民族,但有一种一家人的感觉。”她觉得,只要老人们快乐她就常常忘了疲惫。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朴实的,情谊是真挚的。这种和谐的价值观、融洽的民族感情,正是新疆人孜孜不懈的追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正是因为各民族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归依吗!

    感恩:水珠投进海洋就会生命无限

    沙尼汗·艾塔木开办居家养老点,月收入是公益性岗位工资——1500元。按规定,沙尼汗·艾塔木只需管老人一顿中午饭,可经常是要负责他们全天的伙食;政府补贴的是36人,可最多的时候吃饭的共有60人。

    有人说她有点亏,有人说她有点傻。可她从不提钱的事,只是告诉人家,做人要懂得感恩。是党的政策好,是政府给了她这个好平台,社会群体、志愿者给了她太多的帮助,才有今天这个结果。

    同样的话,笔者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领导接见沙尼汗·艾塔木时听到过,在社区的故事会上、两次老百姓自发为她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听到过。

    “记得小时候住在土块垒的平房里,能够吃上一盘拉条子或抓饭,就不错了。现在住的是楼房,走的是柏油路,吃穿不犯愁,看病有医保……这都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足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要好好珍惜。”沙尼汗·艾塔木说:“现在电视里经常说爱党护党为党,作为一个老百姓就应该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不要老是去算计个人利益。”

    沙尼汗·艾塔木在居家养老点与各族老人共同生活,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不断增进感情,凝心聚力,无愧于她所获得的荣誉。

    同时,这种交往交流交融,让沙尼汗·艾塔木的生活的空间更宽更广,眼界更开阔。

    最初和老人们相识时,沙尼汗·艾塔木以前在汉语小学学的一点汉语快忘光了,而用维吾尔文她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工作生活很不方便。可现在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阅读汉语书报,用汉字书写也根本不成问题。

    这变化得益于居家养老点里的老人们给她的帮助。

    在她的家里有一本书页发卷的《汉语词典》,见证了她学习汉语的经历。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就用老人们教她的办法:“先查字典,用拼音去认,认识后再了解它的意思。”她与老人聊天时汉语水平也随之提高了不少。慢慢地,沙尼汗·艾塔木能独立看书了,通过阅读书籍越来越感受到,各民族在一起是一个集体,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只有相互团结了,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我们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水珠投迸海洋就会生命无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沙尼汗·艾塔木说。

    正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给了沙尼汗·艾塔木无穷的力量,用自己的点滴行动传播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传播:让阜康人时时处处感受道德的正能量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经济是基、文化是脉、百姓是本,而民风则是魂。

    “沙尼汗大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楷模,也是阜康市的一张名片,要对她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表彰,为的是在全社会营造崇尚道德、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阜康人时时处处感受道德的正能量!”太阳花志愿者联盟的发起者钱俊莉认为。

    沙尼汗·艾塔木的事迹感动着阜康人。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评选;组织开展道德讲堂,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好阜康故事,传播正能量。多年来,阜康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评选活动,培育着崇德向善的道德土壤。

    在“厚德阜康”的建设过程中,阜康人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文化路社区成立了太阳花志愿者联盟等5支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分子达到300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

    让有“德”者有“得”!有道德的人,应该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回报。2014年,阜康市投入55万元在文化小区新建沙尼汗工作室,打造“沙尼汗”品牌.弘扬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精神。目前,正在筹备组建由政府部分投入、社会参与的沙尼汗基金会。

    王志华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座“厚德阜康”,阜康市还要进一步完善两个方面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让“好人有好报”;二是要建立保障机制,让道德模范“流汗不流泪”。

    如今,阜康各族人民正在用自己的一缕光、一滴水,浇灌民族团结这一事业之根,共同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好阜康。

    本刊记者 朱兴 通讯员 马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