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今日新疆网 作者:本刊记者 王克林
“通过我们的口,我们讲的平凡事、邻里事、生活事、点滴事,宣讲的身边人和事及模范人物事迹,弘扬正能量,引导大家都加入到民族团结队伍中。我感到很荣幸,让听的人也被感动甚至落泪。”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幸福园社区干部、宣讲员潘佼佼如是说。 近年,乌鲁木齐市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形式,以街道(管委会、乡镇)和社区(村)为重点,以辖区各族群众为主体,坚持“群众讲、群众听、群众评”原则,组织动员“四老(老干部、老模范、老党员、老教师)”人员和返乡大学生、内高班学生等人员,用自己的视角、语言,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以说身边典型、唠民族风俗、谈民族文化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你我他”社区(村)讲台活动[以下简称社区(村)讲台活动],活化民族团结“社会细胞”,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真正达到“到人、管用、有效”。 乌市注重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营造宣传氛围。沙依巴克区社区(村)讲台活动除常规宣传外,社区讲台开讲前,还提前发通知、挂横幅等,以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强化社区(村)讲台宣传活动的舆论氛围。 乌市沙依巴克区社区(村)讲台活动内容不拘形式。沙依巴克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贾金凤说,社区(村)讲台活动以节日为由头,用讲故事、宣讲等,特别是摆桌饭,社区不同民族的居民,拿出本民族特色的佳肴,同吃同聊,互学语言,沟通感情,加深了解。 参与广泛、内容丰富是乌市社区(村)讲台活动的一大特色。各单位、各社区(村)广泛发动,不设门槛,不限民族、语种、年龄和学历,不论城市和农村,只要愿意上台,能讲出身边正能量故事的人,就可以报名参加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各族群众和单位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社区(村)讲台活动的积极性,让宣讲员谈“首府新变化”等。 乌市天山区幸福路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志梅说,通过社区(村)讲台活动,居民“共学共乐”互动,发现身边宣讲典型,说自己人、身边事,发挥草根宣讲员的作用,让群众中发现的宣讲员现身说法,更有真实性和感染力;还针对学校多、学生多、幼儿多的实际,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活动。这一切让青少年和成年人融入到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中。 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是乌市社区(村)讲台活动的一大亮点。乌市天山区委宣传副部长帕丽丹·尼亚孜告诉记者,天山区社区(村)讲台活动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去极端化”工作宣讲结合起来,与“访惠聚”活动结合起来,将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与“去极端化”宣讲同部署、同进行,讲台交给居民群众,在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休闲角落,居民随处都可开讲,调动了居民群众自己谈、自己讲、自己评的积极性。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把社区(村)讲台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民族团进步结模范社区(村)、模范单位的重要考核标准,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使社区(村)讲台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乌市米东区通过让百姓评选出的“民族团结之星”讲述自己的故事,引导身边人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召开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架起一座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乌市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片区管委会宣传干部巴新介绍,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片区管委会以“四个一(即学一句双语、跳一曲民族舞蹈、品尝一次民族食品、讲一段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载体为抓手,采取“说、讲、唠、谈”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居民群众在新颖、愉快的方式中,感受到各民族大团结的好处。 通过社区(村)讲台活动,很多居民听了先进事迹后,感触颇深。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片区的社区居民祖丽菲亚·卡德尔说:“民族团结就是大家和睦相处,不分你我。” 卓有成效的社区(村)讲台活动,让乌市各民族更加团结与和谐。如今,乌市已形成了“人人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做民族团结的事”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