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民族团结花开

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今日新疆网        作者:王克林 闫雪洁 

近年来,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素有“金山”美誉的阿勒泰地区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各民族之间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各族人民关系融洽,互帮互助,相互依存。民族团结之花成为盛开在金山大地上美丽的花朵。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勒泰市商户阿斯哈尔·阿布都热依木(右)为贫困学生捐款。

    交流交往成一家

    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化活动,促进了各族人民在相互交流交往中亲如一家。

    自2014年6月起,布尔津县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其中,“五个一(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互写一封信、共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共种一棵民族团结树)”、“五个好(班子成员结对子·好搭档、机关干部结对子·好同事、村民城市居民结对子·好邻居、学校学生结对子·好伙伴、干部群众结对子·好朋友)”活动的全面开展,有效地活化了民族团结的“社会细胞”,营造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活动中,布尔津县杜来提乡党委委员吴会宾就和阿肯齐村村民夏力哈尔·马乃斯结成好朋友。吴会宾告诉记者,他和夏力哈尔·马乃斯以前就认识,但交往不多。自“五个好、五个一”活动后,因两个人年纪相仿,就结成了好朋友,随着交往增多,感情也越来越深。

    “刚结成对子时,夏力哈尔·马乃斯告诉我想创业开‘农家乐’,我很支持,有空就过去给他帮忙。今年3月,夏力哈尔·马乃斯终于把‘农家乐’开了起来,我真替他高兴啊!”吴会宾说。

    吴会宾和夏力哈尔·马乃斯的“好朋友”关系,只是阿勒泰地区各族群众互动交往的一个缩影。全地区每月确定一个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主题日”,文体系统组织的“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团委系统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团结“融情文化、融情结对、融情实践”活动,福海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八进”活动……

    同时,阿勒泰地区还制定了《关于推动各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起来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的实施方案》,以“面对面畅谈交心”、“互学语言文化”、“交朋友结对子”等8项活动为主要内容,为各族干部群众走动互动、相互交朋友结对子、开展共建活动搭建了平台。

    融情教育促和谐

    融情教育是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一大特色。阿勒泰地区以开展“追求共同理想”、“谋求共同奋斗”、“寻求共同精神家园”、“塑造美好心灵”教育活动为载体,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在富蕴县有一支名叫马丁别克的宣讲团,宣讲团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马丁别克·叶列西名字命名,由多名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组成。2015年初至今,在富蕴县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模范人物“七进”系列宣讲活动中,马丁别克宣讲团人员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辗转于乡镇、机关、村(社区)、学校、部队和宗教活动场所,围绕身边的民族团结家常事等内容,用朴实的语言,展开面对面宣讲。

    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宏斌介绍,阿勒泰地区通过 “千人宣讲员”等形式,进行 “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和“稳定安康,动乱遭殃”教育,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各县(市、景区)结合文化下乡、下村等各类活动宣传平台,仅去年以来,组织各类民族团结教育宣讲、文艺演出700余场次,设各类宣传板、宣传牌等5000余处,发放宣传材料13500余份,宣传教育群众10余万人次。同时,他们结合“科技之冬”等培训和“我与国旗合个影、我给祖国说句话”等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建设美好阿勒泰的自觉行动。

    “双语”学习热情高

    “双语”学习是融情教育的基础。福海县将2015年定为“双语”学习培训活动年,把“双语”学习当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和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内在要求来抓,全力打造阿勒泰地区“双语”学习示范县。目前,全县1900名汉族干部积极开展“双语”学习。

    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走进福海县任何一个单位,都会听见“波、特、呢、勒、喝”学习哈语拼音的声音,时常也会看到民族干部帮助汉族干部学习的场景。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干部闫德坤说:“我们办公室有干部5名,其中哈萨克族干部1名。4名汉族干部就拜这名哈萨克族干部为师,向她学习哈语。”

    不仅在福海县,如今,阿勒泰地区突出抓好“七个一(每个单位设立一个“双语”角、每天学一句 “双语”、每周讲一堂 “双语”课、每月举办一次“双语”主题活动、每季度学唱一首“双语”歌、每半年组织一次“双语”测试、每年进行一次“双语”考核)”活动。各级、各部门的干部人手一本《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学习日常用语100句》,学“双语”已经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必修课。地区不仅通过开发“双语”学习手机软件,制作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学习资料,利用远程教育、网站、微信、广播电视、乡村大喇叭等多种平台,广泛推送,还通过大力开展少儿“双语”口语大赛等各民族“双语”交流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学用 “双语”的浓厚氛围。

    典型引路争先进

    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在苦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几十年如一日,抚育不同民族的19个孩子,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吾楞村村民马合沙提·斯拉木与父亲两代人,怀揣爱国感恩的情怀,几十年如一日守边、护边……

    自1983年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来,阿勒泰地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典型挖掘选树和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双先”表彰大会,涌现了赛尔江·买米拉等一大批推向全疆、全国的先进典型;进入新世纪,通过在各行各业推荐身边道德模范、评选最美阿勒泰人、开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又先后涌现出阿尼帕·阿力马洪等国家级民族团结新典型。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一直把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最鲜活、最现实的教材,每年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好少年”、“最美民族团结母亲”等民族团结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常年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回宣讲,形成了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选树活动,先后命名地、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30个。

    截至目前,全地区先后有47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8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家和自治区表彰,地、县、乡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77个,模范个人1344人。

    一对对亲密的“好朋友”、一个个鲜活的民族团结典型、一堂堂精彩的“双语”课 、一场场生动的报告会就像一朵朵艳丽夺目、芬芳醉人的民族团结之花,在金山大地遍地绽放。

(图片由阿勒泰地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