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新时代建设

乡土新时代建设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万方乐奏有于阗——来自和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今日新疆网        作者:朱振陆   

3月下旬的和田大地,春暖花开、苗青柳绿。穿行于大漠南缘、昆仑之北的城镇街道、乡村田埂,记者在为这片广袤大地近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欣喜不已的同时,更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民族团结情意而感动着、感奋着。

 

 

     “五真”理念使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牵

    【情景展示】

    3月25日上午,在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和谐新村,村党支部书记万世清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村民杨国正是一位来自河南的汉族老汉,平时喜欢拉二胡,今年元旦村里举行村民联谊会,他在台上正准备拉一曲豫剧《朝阳沟》选段时,本村维吾尔族青年吐逊江·买提库尔班抱着都塔尔笑眯眯地上来了。“杨大爷,咱俩一块来演吧。”老汉看了看对他说话的年轻人后,笑呵呵地连声说“好哇好哇。”说着,两个不同民族的文艺爱好者便操着本民族常用的乐器,联袂演奏起了《朝阳沟》。接着,杨大爷又随吐逊江·买提库尔班拉了一曲维吾尔族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他们出人意料却配合巧妙的合奏表演赢得在场数百名各族村民的热烈掌声。此后三个多月来,每当村里有商店或餐馆开业,二人便会相约去合奏上几曲助兴。

    万世清说,像这样“感情深处真融合”的事例在我们和谐新村还有很多。的确,在记者走访和田城乡的过程中,无论是新建的和田县和谐新村、和融新村、和田市团结新村,还是老牌的洛浦县伊斯勒格墩村,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友爱、心手相牵的佳话比比皆是。

    “住进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只有真诚相待、互相包容、互相帮助,才能感情深厚,也才会共同致富。”和融新村村委会主任王玉红这句话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

    王玉红就出生在一个维、汉两个民族组合的家庭,她的维吾尔族名字叫古丽拜合热姆。她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儿:

    去年春节前,村里一户汉族农民急着回老家过年,想给母亲多带些钱,可手头不宽裕,便到邻居家借钱,他原打算借1000元,谁知,这家维吾尔族邻居热情地拿出了2000元,连借条都不让他打。要知道,他俩当时连对方的名字都叫不完整。

    此事虽小,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各族群众深厚的团结互信感情基础。经过记者实地采访,可以说,在这里,民族团结就像人吃饭、喝水、呼吸一样自然。渴了,我在你家喝杯水;饿了,你在他家吃块馕;没钱了,你先到我家拿着去花。这些都非常正常,普通百姓家的温情、普通人的真诚交往,正自然而然地滋润着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心田。

    这不正是和田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近年落实和田地委提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思想认识真提高、感情深处真融合、一言一行真实践、组织领导真用心、创建活动真有效”等“五真”理念的真实反映吗?

    【典型做法】

    近年来,和田地区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多措并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工作。他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于具体工作和现实生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来重点抓、重点推进。

    他们在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细节》等多项制度措施、加强民族团结顶层设计、完善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出了“五真”理念。各县(市)乡镇,各部门(单位)也将此作为“一把手”工作和“地区四大工程之一”来做,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推行双语学习,将懂双语作为提拔干部的硬条件,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干部职工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大力推动学校双语教育,推行民汉合校及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在民汉干部间、民汉群众间开展“结对子”,建立互帮互助家庭、开展孩子手拉手等活动;在机关单位、乡镇、学校、企业、村(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把创建活动深入到科室、班级、车间、楼栋、家庭等社会细胞,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典范层出不穷,涌现出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普乐乐、艾尼瓦尔·芒素等先进人物,传颂着和谐新村8个民族共居共学共融共富,以及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医院宋兆普院长免费为和田地区脑瘫患儿治病、帮助困难家庭摆脱贫困的真情大爱等故事。

    【主要成效】

    和田地区近年仅受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就有14个、模范个人20名;受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的模范集体39个、模范个人89名。2015年,和田地区更是对在民族团结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与表彰,有54个模范集体和143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各县市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活动;民丰县还创建为和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地区90%以上的机关、乡镇已申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基本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覆盖。

      “嵌入式”居住让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情景展示】

    一条条敞亮的柏油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屋,大门口插着的国旗和带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墙体漫画,连同村周围一座座蔬菜大棚,在向大漠深处延伸的过程中,好像在讲述着这个沙漠腹地村庄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动人故事。

    在和田市吉亚乡这个叫团结新村的村庄中部,今年60出头的维吾尔族村民阿不都合拉·卡吉操着生硬的汉语告诉记者:“我家以前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前年8月搬进这所84平方米大,带有水、电、天然气的漂亮安居富民房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正说着,他的对门邻居,一位汉族中年人叫他去蔬菜大棚给西红柿打顶。

    团结新村党支部书记朱德荣说:“我们团结新村,顾名思义就是要建设一个各民族相互团结的新型农村。现在村里维吾尔族和汉族各占一半,一家汉族一家维吾尔族相邻而居,连蔬菜大棚也是这样嵌入式安排的。目的就是通过各族群众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传帮带和日常生活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目前,从全市7个乡镇搬来的2600多口各族村民已经融为一体,各族小孩也都成了朋友,有些还会说对方民族的语言了。”

    已走出不远的阿不都合拉·卡吉还转身跟朱德荣开玩笑,说:“哎,朱书记,我等着你给我介绍的汉族老婆呢。”朱德荣也哈哈笑着回答道:“好,等着吧,老爷子,好日子在后头呢。”原来,阿不都合拉·卡吉的老伴去世后,朱德荣曾开玩笑地说,帮他再找个汉族老伴儿。

    2014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的洛浦县拜什托格克乡伊斯勒格墩村更是早年间民汉嵌入式交叉居住的代表。

    这个在当地有名的以种植、销售红枣为主的富裕村、团结村共102户,有维吾尔、藏、汉3个民族,其中10户是民汉通婚。88户汉族群众还与邻近的11个民族村的176户维吾尔族群众结成了“手拉手、齐脱贫、奔小康”民族团结对子。他们从产业发展、文化活动和思想观念影响入手,帮助“结对户”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帮扶活动,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家庭收入,形成相互认同,睦邻亲近的关系。

    近两年,和田地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作出的“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文化嵌入、经济嵌入、社会嵌入、心理嵌入“四嵌入”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基层创造、全民参与”工作机制,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走在了全疆的前头。

    【典型做法】

    和田地区采取经济补助、环境优化、教育资源倾斜等方法,对城乡规划、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进行认真设置,将有条件的中小学实行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并起草了包括各民族嵌入式发展、如何增进民族团结、民汉之间“结对子”学习交流等内容的实施细则。

    他们以民族团结、扩大就业、脱贫致富、防沙治沙、新型城镇化“五位一体”新村建设为契机,通过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精品林果生产示范,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提高技能、互学语言,形成稳定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各族群众近距离了解交流、融洽感情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他们坚持政企联动促交流。鼓励支持企业吸收各族员工,协调解决不同民族员工在语言、饮食、住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各族员工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和技能互学活动,激发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嵌入式发展。比如,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天津—策勒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每年吸纳各族青年就业就达3000人次,通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使各族青年互学互助,共同增进感情。

    他们因地制宜促交往。按照不低于和田地区民族结构比例的原则分配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干部周转房等;对商业区、商业街的开发和用于商业活动的门面的销售式租赁实行统一调控,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经营格局;在条件相对成熟的乡镇依托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项目建设,安排民汉群众交叉居住,促进各民族交往。

    他们还注意兵地联合促融合。成立了兵地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行政区划调整,签订《兵地融合嵌入式发展协议》,积极推进“和(田)墨(玉)洛(浦)”一体化和兵团昆玉市建设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和落实吸引本地少数民族群众到兵团就业、定居的政策。同时,注意扩大兵团学校、幼儿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

 

 

    【主要成效】

    经过两年多努力,和田地区现已建成或在建嵌入式新村8个,其示范效应正在不断扩大。新建成的嵌入式新村的民汉比例已接近50%,达到了很好的交叉融合的效果。

    张春贤书记对和田地区推进各民族“嵌入式”社会生活结构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和田县和谐新村调研时指出,建设和谐新村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村民们在这里有房子、有产业、有致富的途径,各族村民生活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学习交流,共同致富。他同时要求和田地区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走出一条“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新路子,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格局。

    和田地委书记闫国灿表示:“嵌入式融合和谐发展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我们就是要通过广泛的生产要素和思想文化嵌入,持续增强和田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走出具有和田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携手各族人民,建设美丽和田,共圆祖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