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明 > 民族工艺历史与文化

民族工艺历史与文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渐行渐远的民族工艺

发布时间:2014-06-26

来源:东方烟草报

    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一些流传了上千年的民族工艺,今天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当看到一位位末代艺人用自己最后的岁月独自守护着民族工艺时,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会作何感想?清苦、艰辛、年迈的艺人终将离开人世,作为宝贵财富的民族工艺将何去何从,难道只能存在于书中或你我的记忆中吗?

  看着民族工艺渐渐衰落,政府坐不住了,通过补助艺人、培育传人、办学习班、申请“非遗”等一系列手段,竭尽全力挽救民族工艺。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方式,民族工艺的命运只要不与群众需求、时代潮流相结合,没落是必然的。须知民族工艺来源于群众,也必服务于群众,失去了群众,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民族工艺如何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与现代元素和谐共生呢?

  笔者认为,保存民族工艺,普及是重点,应用是关键,创新是方法。

  普及民族工艺知识,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工艺的式微是多方面造成的,单纯靠培育民族工艺传人,是下下策,是被动应付。要使民族工艺重新找到适合生存的土壤,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舆论的引导。《舌尖上的中国》为民族工艺的复兴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特色美食都能达到如此火爆的地步,民族工艺拥有着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精美的艺术造型及当代艺人执著坚守的故事,若有类似这样的传播平台,相信重新走向复兴之路绝不是天方夜谭。在博物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展示民族工艺品吸引更多的眼球,正确引导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使民族工艺品以一种收藏品、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时代象征的姿态出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它、了解它,然后才能发自内心地保护它。

  提高民族工艺应用价值,拓展商业渠道。要搞活民族工艺,应“用”字当头。当前,将传统的绘画与雕刻工艺应用于建筑与装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对民族工艺的应用具有深远启发意义。许多民族工艺无人问津,不是没市场,而是没渠道。要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商机和看得见的利润,在保持民族工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畅通流通渠道,使其更多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加快民族工艺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传统的民族工艺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被筛选,一部分不能与时代接轨的工艺必将走向消亡。因为不管是从样式、做工还是风格等方面来看,部分民族工艺品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审美情趣、消费行为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民族工艺品制作中。已成为中国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中国结就是一个可被复制的成功典型。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要素相融合,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愿民族工艺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枝繁叶茂!

  [山东临沂蒙阴县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