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2
剪纸、绢人、彩蛋、风筝……众多老北京传统民间绝活,前不久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中外记者面前亮相,这些中外记者被眼前这些出自北京民间艺人手中的精美工艺品“震”了,对这些民间绝活赞不绝口。这些绝活和传统工艺品,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最鲜明的中国符号,让人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这些多少年来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小玩意儿”,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作为北京人,我们无不感到欣慰与自豪!老北京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拿出几件值得炫耀的“小玩意儿”,这些小玩意儿,实际就是民间艺人们制作的手工艺品。笔者在京居住数十年,儿时曾玩过和见过许多“小玩意儿”,它们给我虽贫穷但充满欢乐的儿童时代带来许多乐趣……
泥塑
“兔儿爷真叫神,大红帅袍穿在身,将军铠甲金闪闪,背插靠旗好威风。”
这是一首老北京的童谣。这童谣陪伴着老北京的儿童长大成人。老北京的儿童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泥塑的玩具就成了儿童们的最爱。泥娃娃、泥公鸡、泥响猫、泥果果、泥饽饽……别看这些玩具简单古朴,却是小商贩们、挑货郎担的走街串巷的畅销品。其中,“兔儿爷”是最走俏的泥塑品了。在京城老百姓心中,兔儿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神仙。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在皎洁的月光下供兔儿爷——那位在月宫中捣了几千年药的“玉兔儿”。
旧时医疗条件差,北京春秋季多发瘟病,北京人认为捣药的玉兔儿能保佑人间太平,故而供奉玉兔儿,按北京人的习惯将它尊称为“爷”。
这是普通的泥塑,高级一些的是在摊儿上现场制作泥捏人物塑像。老北京前门外的劝业场有一个泥人摊,陈列着各族、各国泥人,尤其是民间熟知的名人,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凡是去摊上买泥人的,主人一边与买主讲价,一边就在大袖筒中塑买者形象,塑好后向买者出示,多数买者都欣然接受,遇有不买的,就将泥塑当场捏碎。
泥塑传统工艺,艺人们奉孙膑、女娲为祖。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他在研究行军布阵时,常捏些泥人泥马,在泥沙堆成的盘上对阵,这是世界军用沙盘之始。有些艺人奉女娲为祖,这源于古代女娲捏土为人的故事传说。
老北京人把从小一起长大成人的交情,说雅了叫“总角之交”,说俗了就是“从小就一块撒尿和泥,玩泥巴”。玩泥巴,是老北京儿童的游戏,泥巴玩来玩去,就成了老北京的一种民间工艺品。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