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3
元宵吃汤圆,可能是最广泛的节俗。然而,在闽南民间和台湾,一年四季凡与喜庆沾边的活动,几乎都要吃红圆。 汤圆是闽南民间和台湾喜事庆典活动中,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吉祥物品,举凡生子、娶亲、入新居、开店铺等喜事庆典,都要搓好多好多的红圆分送至亲好友,通常每户送一大碗,受礼者要在空碗里放些大米,作为回礼,表示祝贺。 通常娶亲人家,新婚之日,一定要央请亲友近邻到家中,帮助搓红圆,然后遣人分送给左邻右舍、至亲好友,这便是民间自古沿传的“喜事吃红圆”习俗,它象征婚事圆满,夫妻幸福美满。接受这碗甜红圆的人家宛如接受到吉祥物,相信吃了新婚人家的红圆,也会沾上喜气。所以,全家人都习惯分尝这碗红圆。“吃红圆”是当地“喝喜酒”的代名词,新郎家邀请亲友吃喜宴,喜欢说“到我家吃红圆”。 更有趣的莫过于婚礼中的吃“结房圆”了,迎娶之日,新郎新娘进洞房后,新郎家的司仪会安排一名男童双手捧着甜红圆,连同一段不知沿用了几百年的吉语献上:“阿兄阿嫂来吃圆,吃的全家团团圆。顶厅放粟,下厅放银……” 新婚夫妇吃圆,要坐在床沿上两粒两粒地吃。这时,洞房里有个事先经过挑选的“好命人”陪伴,新郎新娘吃结房圆时,她的职责是说几句祝福话,例如:“夫妻同吃福圆汤,同心同腹同肝肠;夫妇吃到百二岁,双双偕老坐琴堂。”新郎新娘各吃了两粒汤圆后,互换饭碗再吃两粒,取“成双配对”之意,象征“交杯换盏”以示亲密无间。这位“福人”往往会相机行事地说吉语:“交杯换盏团团圆,夫妻恩爱乐相随。老君送来麒麟子,明年生得状元儿。”所有这类吉语也叫“说四句”,它以物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听了悦耳舒心,是婚礼中精彩的一幕。 吃结房圆的意义大体与古代婚礼的“合卺”相同,它标志着男女的完婚,有祝福和好的意思,与古老的“交杯酒”一样有增添逗趣的成分。在闽南和台湾歌谣中有一首《衡圆仔歌》唱道:“婆仔婆仔圆仔衡恁。圆仔甲有?阮囝娶新妇。圆仔甲红?红曲落半筒。圆仔甲这软?三筒糯(米)泡一筒晚(米)。”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红圆在当地婚俗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红圆是团圆、圆满和吉祥的象征,春节、元宵节,闽南和台湾人要用红圆“拜天公”,祈求合家团圆、平安,期盼新的一年事事圆满。每逢“关帝”“妈祖”诞辰纪念日,民间也要搓红圆祭祀。阔别多年的旅外亲人回桑梓省亲谒祖时,其家人也往往要吃圆庆团聚。你看,那汤圆白白的,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的蕴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甜甜的,象征着生活的甜蜜;连那很粘很粘的糯米,也象征着亲人的骨肉相联(粘)。 每年冬至这一天,祭祀祖先,汤圆更是必不可少。冬至之晨,主妇要用红糖姜母熬煮冬至圆,祭拜祖先后,大人小孩都要先吃上一碗冬至圆,说是吃了冬至圆就增添了一岁。对于那些在外未能赶回家团聚吃冬至圆的亲人,家人要给他们晒留些米浆粉,期待团圆之日,共搓圆仔“补岁增寿”。小小圆仔被附上如此多情,真是东方奇观,令人感叹不已。(林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