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明 > 中华军事历史与文化

中华军事历史与文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太平军西征(1853年5月—1856年4月)

发布时间:2017-06-14

来源:中华网

 从1853年5月中旬太平军自天京出发西征,到1856年4月石达开由江西率军回援天京,为太平军西征时期。西征的战略意图,在于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并解决天京军民的财粮供应问题。其过程大致可分胜利进军、被迫退却、转败为胜和乘胜反攻四个阶段。 

  一、胜利进军 

  (一)占安庆,围南昌 

  1853年5月19日,即北伐军出发几天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又派出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领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人,由天京溯长江西征。 

  西征军首先占领安徽和州,继经太平、池州,于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⑴。此后,胡以晃即坐镇安庆,指挥西征战事。赖汉英率检点攻占彭泽,接着连克湖口、南康(今星子)、吴城镇,前锋于6月24日直抵南昌城下。 

  江西巡抚张芾率兵勇六千余人驻守南昌。太平军围城前夕,新任帮办江南大营军务、湖北按祭使江忠源自九江率楚勇一千三百人先期赶到南昌⑵,与张芾共同据城防守,并焚烧城外民房,防止太平军穴地攻城。 

  太平军进抵南昌外围后,稍事准备,即行攻城,为敌军炮火所阻。江忠源等多次督军出城迎战,并炮轰太平军船只,企图打退太平军的进攻,均未得逞。7月9日,太平军用地雷轰塌城墙,随即冲入缺口。由于江忠源已先督楚勇数百人于缺口处堵击,未能攻入城内。7月28日,太平军再次轰塌城墙,发起冲锋,因遭清军堵截,且受绕出城外的清军背后袭击,攻城又未成功。由于僵持不下,双方都向南昌增兵,准备进一步展开争夺战。 

  8月初,国宗石祥祯(一作石贞祥)、石凤魁、韦志俊等率增援部队万余人、船只近千艘,自天京抵达南昌城外。赖、石等部联合发起进攻,又未得手,便决定一面围城,一面进攻外围各州县,以孤立南昌清军。于是由曾天养率领一支部队,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先后攻占了南昌外围的丰城、瑞州(今高安)、饶州(今波阳)、乐平、景德镇等州县。沿途征集了不少粮食,用以支援进攻南昌的太平军和接济天京。在进占瑞州时,曾击溃自湖南来援的训导江忠淑所部楚勇二千余人。 

  8月中下旬,清军各路援军亦陆续到达,计有从江南大营派来的云南兵一千二百人(由总兵音德布率领),从湖南派来的湘勇三千六百人(由知州朱孙诒、训导罗泽南等率领)。8月28日,清援军在南昌守军的配合下,对围城的太平军发起反攻。太平军先则佯败诱敌,继则两翼包抄,将敌击退。此后,双方又处于相持状态。 

  由于久攻不下,杨秀清决定撤南昌之围,转攻皖北和湖北。9月24日,太平军撤离南昌。 

  其实,太平军如能审时度势,及早采取围城打援战法,着重歼灭清军援兵,不仅可以改变长期顿兵坚城之下的不利态势,而且可以在不断歼灭援敌的情况下攻克南昌。根据当时双方实力对比以及清军援军到达时间不一等情况,太平军是有可能做到这点的。可惜,太平军南昌前线的指挥者计不及此,只一味强攻坚城,以致钝兵挫锐,并陷入两面应敌的被动处境,以致围城三月,终于被迫撤围。 

  (二)取九江,克庐州(参见附图三) 

  太平军自南昌撤围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石祥祯率领,西取湖北;一路由曾天养率领,回安庆并入胡以晃部,进攻皖北。1853年9月25日,天京派石达开率兵五六千人至安庆,主持西征事宜。 

  石祥祯等所率太平军约万余人于9月29日攻占九江,留林启容率部分兵力驻守,大队继续西进。署湖广总督张亮基急令前武昌府同知劳光泰统率炮船前往鄂东田家镇(今广济西北)扼守,并派署按察使唐树义前往督师。清军编造巨筏,上置火炮,横列江面,妄图阻止太平军船只西进。10月8日,太平军一举占领田家镇对岸的要隘半壁山,为突破清军江防创造了条件。10月15日黎明,太平军水陆并举,猛攻田家镇清军,半壁山上的大炮居高临下地轰击敌人。守军近万人(连同前一日由南昌回援的江忠源部)死伤逃亡几尽,战船炮位全部为太平军所获。田家镇既破,入鄂之水陆门户洞开,于是,太平军乘胜攻克湖北蕲州、黄州(今黄冈),直趋武汉。当时,新任湖广总督吴文鎔以武昌“官弁仓皇无计,众心涣散”⑶,只得闭城株守。“存城兵千余名,不敷分布”⑷。由于武汉清军兵力空虚,西征太平军于10月20日即轻而易举地第二次攻占汉口、汉阳。为了集中兵力于安徽战场,太平军在汉阳、汉口一带仅停留了半个月, 11月6日即主动撤离,由石祥祯、韦志俊等率一部兵力留守黄州、蕲州,主力随即转向皖北。 

  西征军除以部分兵力留守安庆、九江和黄州等地外,集中了一万余人,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向安徽北部进军。11月14日占桐城,29日占舒城,斩督办安徽团练、工部侍郎吕贤基,直逼庐州(今合肥市)。庐州当时为安徽临时省城,太平军如攻占该城,不仅可以成为天京的西部屏障,而且可以北出鲁豫,西进湖北,南援安庆。庐州城垣周长三十余里,守城清军不满三百,乡勇不满五千。由南昌跟踪太平军至湖北的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汉口经安徽六安,急驰庐州,于12月10日率兵二千七百余人进入城内。同时,清廷还从河南陈州(今淮阳)、江苏徐州、安徽定远等地调兵万余增援。江忠源入城后,按照防守南昌的办法布置庐州城守,但城内兵力、物资均不及南昌充足,只得寄希望于援兵的到来。 
  太平军进抵庐州后,先行围城。从12月12日开始攻城,连攻数日,均未得手。到12月18日,由东关援庐的清军寿春镇总兵玉山等部二千余人接近庐州。太平军迎击于威武门外,阵斩玉山,并歼其所部大半。次日,又击溃由六安出援的总兵音德布等所部清军四五千人。从此,清军其它各部援兵均裹足不前。自陈州出援的陕甘总督舒兴阿所部四千余人,迟至1854年1月4日才进抵庐州西北的冈子集;自徐州出援的新任江南提督和春部一千人,则于1月12日才赶到庐州东北的梁园。但各路援军均不敢逼近城池,因此,太平军得以从容部署攻城。太平军以城外民房为掩护,挖掘地道。江忠源督军从城内对挖,先后将太平军攻城地道破坏九处。太平军虽曾两次炸塌城墙,但均未能攻入。其后,太平军改用新法,“于南门月城之旁,另掘数处,形如曲突,又叠为上下层。戒曰:初发时,闻声不必相应,俾其用力堵之;堵而后发,则无及矣。”⑸1月14日夜,大雾迷漫,咫尺不辨,上层地雷轰发,毁城墙五六丈,守城清军连忙抢堵,不久,下层地雷又发,乡勇争相下城,投奔太平军,清军惊恐大乱。太平军攻击部队乘势由缺口冲入,守军纷纷溃退。与此同时,小南门、小东门方向的太平军也缘梯而上,攻入城内,与清军展开巷战。至15日晨,守城清军全部被歼,知府胡元炜降,庐州城为太平军占领。自广西起一直与太平军为敌的江忠源投水自杀。清廷予救援不力的舒兴阿以革职处分。之后,各路援军全归和春统带。 

window._bd_share_config={ "common":{"bdSnsKey":{}, "bdText":"","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bdStyle":"0","bdSize":"24"},"share":{},"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renren","weixin"],"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16"},"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renren","weixin"]}};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