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明 > 中华文学历史与文化

中华文学历史与文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非遗”重生而成宋锦“新中装”

发布时间:2017-04-06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及配偶举行欢迎晚宴,为本次会议设计制作的特色中式服装亮相。这是男领导人外套——紫红立领、对开襟、圆下摆外套。 新华社发

  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漳缎……11月10日的APEC晚宴上,与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拍摄了全家福。宋锦“新中装”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一年时间确定面料

  这次领导人服装面料提供商之一的苏州吴江鼎盛丝绸负责人吴建华介绍,今年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启动于2013年12月下旬,有71家企业、259位设计师和18所高校收到了组织方发出的邀请函。2014年2月至9月间,455份设计稿中的35组样衣经遴选后进行深化设计。

  吴建华告诉早报记者,会议对服装的要求是一定要有中国传统元素,宋锦的优势是“具有哑光特点,色泽华丽,图案精致,华而不炫,贵而不显,低调内敛”。面料的最终确定是在2014年9月。吴建华透露,APEC会议正值北京深秋,天气较为寒冷,考虑到宋锦面料本身比较轻薄,因此这次制作时,在材质上进行了调整,纬线由全真丝改为羊毛,比较保暖。

  什么是宋锦?

  宋锦发源于苏州,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族壮锦一同被誉为四大名锦。宋锦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宋高宗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明清时宋锦织物逐渐鼎盛,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出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就是乾隆时期苏州生产的重锦。此后,受咸丰时太平天国战争影响,机织业蒙受重大打击,至同治、光绪年间重新复业。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更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初期,苏州一度有宋锦厂,后来更名为织锦厂,1990年代后期,许多工艺美术类的老厂都在“改制”后被撤,包括宋锦、苏绣等传统项目都从计划经济的国营改为个体经营了,目前的苏州宋锦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和锦盒制作,还有日常用品如枕套、被面等等,但由于用途的有限,从事宋锦的个体企业并不多,规模也较小。

  上世纪60年代起,苏州丝绸博物馆首任馆长钱小萍投入到传统丝绸工艺尤其是宋锦的调查研究中。在一本书里,她详细记录了宋锦的组织结构和制作工艺。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还未意识到传统工艺保护的时候,钱小萍就着手在苏州创办全国第一家丝绸博物馆。“我花了好多心血,经过十多年,终于在1990年建立起第一个丝绸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宋锦、云锦等各种风格的传统丝绸,还有织造表演。”今年9月,钱小萍团队还将300多年来一直封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极乐世界图轴成功复制了出来。

  近十年,国家开始挖掘非遗传承,宋锦得到了重视,传统宋锦的挖掘、传承和研究都得到深入。

  “这次为APEC提供面料的鼎盛也是挖掘、传承宋锦的大背景下积极行动的一个代表,他们在创新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宋锦只有进入市场,未来才可以发展。”钱小萍说。

  并不是对传统服饰的简单复原

  儒家保守主义学者秋风近年来一直是新式中国服装的爱好者,他向早报记者介绍,这一次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是“新中装”,并不是对历史上任何一种中华传统服饰的简单复原。2001年APEC会议时,会议的官方服装是唐装,之后也有了一次小规模的唐装热,但此后唐装并没有成为正式的礼服。秋风说,在汉服复兴团体中,汉服和唐装几乎是“势不两立”的,背后是清朝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正统之争。

  服饰史研究者、网友“新水令”则从形制角度分析了“新中装”的“新”之处。他认为,这次APEC会议外国政要男装大多数类似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城乡比较盛行的男款“中式棉袄/罩衫”,“形制明显区别于西方服饰语言的‘中式服装’”,“分肩缝、肩下另装袖管的西式裁剪是现代设计,也许就是‘新中装’的‘新’之处。”(记者 陆斯嘉 周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