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明 > 中华音乐历史与文化

中华音乐历史与文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柳琴戏

发布时间:2015-12-15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据《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记述: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县城东门外演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的武氏兄弟和滕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腔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共同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以及境内的“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演变而成。并根据画上的琵琶仿造出柳叶琴(俗称土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从此,广泛传开,形成了早期的柳琴调——拉魂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