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1
作者:翁 彤
一个好的司法,应当至少体现公正、中立、透明、高效四大要素。而其中,透明对于司法来说,至关重要。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司法若做到了透明,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近年来,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公开,通过不久前周强院长代表最高法院所作的工作报告,我们不难看出,人民法院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司法公开的形式和渠道,已经初步构建出了一个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司法如何公开,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们群众对司法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如何推进司法公开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与手机信息平台飞速发展,法院渐渐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公示开庭公告,来取代以往的法院大门口的公示栏张贴纸质公告的陈旧公告方式。对于重大的、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法院也已开通了庭审直播,让每个普通群众都可以直观地、方便高效地旁观庭审,使得庭审更为透明,案件审判更有信服力。2013年12月11日,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正式开通,为公众提供在线庭审视频直播和录播,依法公开审理了“加百利”轮海难救助再审案、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系列案等一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16年,各级法院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43.9万件,观看量突破17亿人次。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式实施,意味着全国所有地区各个级别法院的全部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除了涉及国家秘密、未成年人保护等特殊情况以外,一般都均应在互联网上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阅览。2015年1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改版后,还增加了公开蒙语、藏语、维吾尔语、朝鲜语和哈萨克语等5种民族语言裁判文书的功能,提供全网智能化检索服务,更好地满足各民族各界群众对裁判文书的多样化需求。要知道全国有多少法院,每年要发布多少裁判文书,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工作量。这一决定,不得不让人敬服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决心和勇气。
据报道,2016年8月起,中国裁判文书网每日访问量均超过2000万次,单日最高访问量高达5463万次,且访问量增长态势明显。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裁判文书超过2550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47.2亿人次,用户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网为司法公开提供了平台,信息化全方位提升了中国法院的司法透明度。司法公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相信,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程度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让我们拭目以待!(翁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