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情教育 > 中国国防

中国国防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点”一降低“家”变“冢”

发布时间:2017-05-31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周平飞

 “家”和“冢”两个字,看上去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美好家庭。

  家,不仅是一个人永远的情感牵挂,而且是安身立命、干事创业的精神起点。无论干多大的事业、挑多重的担子,家庭的灯火都是心灵的慰藉,亲人的笑脸都是幸福的奖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领导干部来说,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从“家”到“冢”,那一“点”是慢慢降低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正、家教严,则正气充盈,邪气难侵;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亲人之间则互相影响,串通一气,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淖。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大老虎”落马的背后,都呈现出家庭式贪腐的特征。他们把家庭当成了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成了利益共同体,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门当官,后门开店”那一套。“家”字的一“点”慢慢下降,结果只能是人前“同气连枝”,狱中“同病相怜”。

  一“点”之别,实质是公与私的区别,原则与亲情的错位。领导干部关心家人、帮助亲人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让亲情凌驾于原则之上,不能用公权谋取个人私利。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曾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像这样的“全家腐”,在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同时,也害人害己害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家庭的温馨,不必在名车豪宅、钟鼓馔玉,而在于“小米粥的清香”“刷刷筷子洗洗碗的安宁”。清廉,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最好“护身符”,也是对家人最好的馈赠。“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好家风、好品质,严要求、真本事,是父母留给子女最好的精神富矿。

  多少“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教训警示我们,什么时候都要厘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把“家”字的一“点”摆正,多一点相互提醒,而不能暗中勾兑;多一点砥砺奋进,而不能巧取豪夺;多一点洁身自爱,而不能同流合污,真正和亲人一起撑起家庭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