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2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胡小柏
在两军交锋的战场上,情报信息是关乎胜败的决策前提。指挥决策的缺陷、失效直至失败,都可能是因为信息的缺少或者不充分。所以古往今来,指挥员总是希望在占有充分、完备信息的情况下实施决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种思想的经典概括。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任何一项决策所能获取的信息都是相对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并训练官兵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决策和进行作战的能力。 树立不完全信息决策和作战理念。当前,世界各国军队无不重视作战指挥系统建设。例如强国数字化战场建设,旨在通过卫星、侦察飞机、预警飞机、数字化平台、单兵数字化装备,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将整个战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信息搜集准确、完备,信息传输畅通无阻的“透明战场”,进而在信息完备情况下实施决策、进行作战。海湾战争中,从“沙漠风暴”行动一开始,美军就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使伊军的指挥系统陷于瘫痪。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指挥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轰炸,甚至炸毁了南联盟的电台、电视台等民用通讯设施,企图对南联盟进行信息封锁。在这两次战争中,美军可以说拥有绝对的制信息权。但即使在这种巨大信息优势下,美军也不能做到完全信息决策。海湾战争中,美军没能发现和摧毁机动中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飞机多次误炸非军事目标和平民,更未能发现俄罗斯军队突入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动向。这说明信息化战场情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情况总在变化中,要取得完备的信息是不现实的,依据不完全信息进行决策和作战是必然的、普遍的。因此,应该树立依据不完全信息实施决策和战斗的理念。不能一味等待、奢求完备信息,而应善于利用不完全信息决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已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创造性决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提高信息分析和运用能力,为指挥员创造性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着眼不完全信息决策和作战加强信息管理分析。在以往战争中,军事信息的缺乏是产生“战争迷雾”的主要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战场侦察手段日益丰富,战场透明度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另外一种“战争迷雾”却在悄然增长,这就是信息泛滥。信息泛滥使信息的搜集、传递和处理等环节更加费时费力。例如在海湾战争作战高峰期,多国部队的指挥系统每天要保持70多万次电话呼叫和15.2万次电文传递。如此大的信息量,在搜集、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有价值信息湮没。未经处理的泛滥信息同时也会导致信息间的模糊性、矛盾性增大和可靠性、可信度降低,从而增加判断的复杂性和决策的难度。因此,要着眼未来作战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和分析建设,明确信息管理机构,完善信息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储藏、信息传输、信息管理等,从而做到对大量复杂信息能够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人机结合,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按需派发。如有的信息对决策起决定支撑作用,有的信息则对决策起辅助作用,要通过分析让决策者在需要不同信息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通过信息价值分析,确保在众多信息中分辨出什么是关键信息,什么是辅助信息,做到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着眼不完全信息决策和作战加强信息处理训练。开发相关信息处理系统,加强信息处理。学会把握信息处理的关键,立足决策问题、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在无法穷尽的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找准那些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甚至会左右决策实施,对决策效果和作战行动产生实质影响的信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把握,确保指挥决策方向正确。实现信息处理的快速及时,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分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情况下,必须以最佳方法找到最直接相关的作战信息,避免被大量琐碎的信息所拖累,提高信息收集、整合的科学性。利用各种智能软件发现、分拣和自动识别各种信息,并辨别信息真伪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越是与决策点时间靠近的信息对决策的意义越大,因此,要重点把握和关注与决策点时间靠近的信息,从而确保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最新的及时的,都是决策需求的。 着眼不完全信息决策和作战提高信息预测能力。在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深刻领会现代作战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战场信息的预测和把握力度。现代战争虽然纷繁复杂,与传统战争相比发生了许多崭新变化,但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深刻把握其变化规律就不难提高预测下一阶段作战走向、把握作战关节的能力,进而也能够在纷至沓来的各类信息中,敏锐地发现与下一步决策和指挥最相关的信息,捕捉到作战所需的最有用信号,从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效支撑作战决策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