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情教育 > 中国国防

中国国防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苏式家族新锐—苏-35

发布时间:2017-06-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俄罗斯苏-27家族的最新改进型苏-35战斗机期然而至。在充沛动力支持下,苏-35表现出的优秀机动性能震撼了每一位参观航展的观众。

  苏-35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在战斗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俄媒体报道,2014年2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苏霍伊公司总裁波戈相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参加向俄空军交付12架量产型苏-35S歼击机的正式仪式。这批战机编入东部军区第3空防司令部第303近卫混成航空兵师第23歼击航空兵团第1大队,部署在中国东北面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捷姆吉机场。

  苏-35的外型整体非常简洁,大部分天线、传感器都改为隐藏式。主空速管由机首移至原来副空速管处(座舱两侧),副空速管移至雷达罩后方。机首增长增厚,以安装更大的雷达及更多航电设备,侧面看去因而下倾的比苏-27更大。若不算苏-27S的空速管,则苏-35增长近1米,主要就是来自机首的增长。光电探测器移至风挡右侧,左侧则安装可伸缩空中加油管,光电球侧移一方面是为了多出空间安装加油管,另一方面也让飞行员有了更好的视野。座舱两侧装有可收纳的夜间加油照明灯。垂直尾翼加大,以得到更好的偏航稳定性能。此外垂尾及其方向舵的形状也略为改变,在垂尾顶端,由苏-27的下切改成平直,是苏-35的重要识别特征。尾椎加粗,并将阻力伞由尾椎末端移至上方,使末端可以容纳后视雷达及较多航电设备。

  苏-35试验机型将原来的翼前缘延伸增大,并在其侧加装可分别操纵的前翼。这个设计相当于在前段增加翼面积,加上前翼产生的涡流及优异的高攻角控制能力,提升了总升力、同时使升力中心前移,使得飞机更为灵巧,且转弯时阻力更低;更强的涡流流经翼根使得该处升力增加,因此在相同于苏-27的总升力条件下,翼根负荷较低,这意味着同样的结构强度能忍受更高的G值。

  前翼设计是大幅提升苏-35运动性能的两大关键之一(另一大关键是飞控系统)。但是后来因为飞控指令软件满足不了前翼的复杂控制,苏-35量产型取消了前翼。

  苏-35开始使用玻璃化座舱,也就是以大型单色CRT显示器取代多数传统仪表。不过不同的苏-35有不同的配置,正面仪表的显示屏就有左右各一个的,也有两个大的在右,一个小的在左的。此外,侧面仪表板也有几个显示屏。

  苏-35两翼各加一个外挂点,共有12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可有14个外挂点。武器搭载量提升为8000kg,正常空战筹载则为1400kg。机翼外侧可挂短程的R-73空空导弹或电战荚舱。

  理论上苏-35能发射所有俄制精确制导武器如Kh-29反舰导弹、KH-59巡航导弹、KH-31反辐射导弹与KAB-500、KAB-1500系列制导炸弹等。

  苏-35强化了航电系统及武器搭载能力,机体也放大,空重增至18400kg,必须配备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计划之初预计装备起飞推力13000kg的AL-31F发动机改型。后来使用AL-35F,AL-35F增加了发动机进气口直径以增加进气量,并增加涡轮入口温度提升了发动机的推力,内部构造也稍作改良,最大军用推力8500kg,最大后燃推力约14000kg。后来又在AL-35F的基础上增加后燃器推力,使得最大军用推力仍为8500kg而最大推力增至14500kg,此即AL-35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