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教育 > 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国民革命军

发布时间:2015-08-05

    创建

  孙中山于1924年在原苏联支持下,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民革命军(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为蒋介石。“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原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九军)彭汉章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中国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中国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进行“清共”,史称“宁汉合流”。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共产党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成立属于自己的武装部队。8月蒋介石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

  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联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国民革命军(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学良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张学良将军

     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1928至1929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国民革命军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民革命军(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国民党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多场国民党内战,加上对共产党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

  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国军)总兵力约170万人,抗战爆发后,国民革命军(国军)大幅扩编。在民族团结下,原来共产党的红军亦被编入为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还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入缅与英军配合作战,痛击日军(驻印军也在印度抗战)。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兵力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受伤、失踪321万1914人(其中37年抗战爆发至40年末,损失约230万人,41年-45年,损失接近100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民革命军(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阵亡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