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教育 >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风雨同舟80年中国与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

发布时间:2014-11-17

 中国建设报

       解放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1949年9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谈判,先后于1945年10月和1946年1月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五项协议。在此期间,国民党并没有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在其完成各项军事部署后,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决议,于1946年6月26日,开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解放区军民奋起还击。经过8个月作战,迫使国民党军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将进攻重点放在山东和陕北。与此同时,在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战争第一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12万。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夺取全国胜利及其以后的基本政策。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接着,解放军分路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到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的和平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欺骗国内外舆论,争取时间发动内战,在1945年8月由蒋介石出面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教育广大人民,于8月28日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谈判进行了43天。谈判中,蒋介石被迫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等根本问题上,尽管中国共产党一再作出让步,蒋介石仍坚持所谓军令政令“统一”,以致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10月10日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重庆继续与国民党代表商谈。《双十协定》公布不久,蒋介石便撕毁协议,向解放区进攻,挑起内战。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出席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12人。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报告。会议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问题。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会议号召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为促进和迎接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为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48年秋时,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东北战场形势尤为有利。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决定与作战方针,9月12日,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政委罗荣桓集中13个纵队连同17个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11月2日结束。1948年11月初,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中原以及华北军区所属晋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60余万人,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发起淮海战役。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60万人处于或守或逃举棋不定的状态。为稳住并就地剿灭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地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会同华北军区部队100余万人,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总前委统一领导下发起平津战役。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顺利结束。

  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在短短的142天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大对解放战争进程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剿总”前线指挥部,12个兵团部,46个军部,140个整师,连同其他部队共154万余人。加上其它战役损失的兵力国民党共丧失兵员230余万,全部兵力只剩下204万人。而人民解放军却迅速发展到400万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国民党军。

  政协一届全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过筹备会的充分协商酝酿,在北平隆重开幕。全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议还通过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在北平,并改名为北京等决议。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全国的反动统治的覆灭。图为人民解放军占领蒋介石总统府的情景。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延安机场。

毛泽东与朱德在七届二中全会主席台上。

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攻占锦州。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猛烈攻势下缴械投降。

  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绝大部分地区,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图为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开入北平城,受到市民夹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