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教育 >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4-11-17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原华北军区(亦托称华北野战军)野战部队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四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

        一、西北野战军

       由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晋绥区八路军120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成西北野战兵团。194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后张宗逊任副司令员,赵寿山任第二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委,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7个纵队,分别是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194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二、中原野战军

        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8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李先念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委,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共有7个纵队,分别是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9纵队、第11纵队。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统一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三、华东野战军

       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129师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1947年1月23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共有14个纵队,分别是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第10纵队、特种兵纵队;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新组建第13纵队和渤海纵队。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四、东北野战军

       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115师主力、新四军第3师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10月,入关部队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委,陈云、李富春任副政委,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8月,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辖12个步兵纵队(第1—12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194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五、关于华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即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在我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与其他“四大野战军”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配属第一野战军,进行西北战场作战。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国民党第9兵团起义部队改编为第23兵团(后缩编为第69军)隶属华北军区。严格说来华北野战军在历史上不能称为真正的野战军。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