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04
来源:井冈山旅游网
井冈山的同志们
毛泽东
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率部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曾任前委书记、师长、军代表、军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等职。1929年1月,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建国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
朱德
四川仪陇县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初领导了湘南起义,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曾任军长、军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前委委员等职。1929年1月,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
四川乐至县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8年初与朱德发动和领导了湘南起义。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部会师。曾任师长、军士委会主任、军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等职。1929年1月率部离开井冈山。建国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彭德怀
湖南湘潭县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7月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12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曾任红五军军长等职。1929年1月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率部突围。5月率部加到井冈山,恢复了井冈山根据地。建国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
精于运筹,多谋善战;攻于心计,贯用机巧;深沉寡语,用心歹毒;残忍虚伪,阴险诡谲。林彪(1907~1971),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滕代远
湖南麻阳县人。井冈山革命根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7月与彭德怀一起发动领导了平江起义,12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曾任红五军党代表等职。1929年1月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率部突围。5月率部回到井冈山,恢复了井冈山根据地。建国后任铁道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王尔琢
湖南石门县人。1928年1月协助朱德、陈毅发动领导湘南起义,4月底上井冈山,曾任红四军军委委员、军参谋兼28团团长。8月在江西崇义思顺圩为追回叛徒袁崇全带走的部队而牺牲。
王佐
江西遂川县人。井冈山地方武装首领。1928年2月,所部与袁文才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曾任工农革命军二团副团长、红四军32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特委委员、防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930年2月被错杀于永新城。
毛泽覃
毛泽覃(1905-1935) 字润菊。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之弟。1918年到长沙,进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学习。后入中学读书,其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秋,进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读书。1923年3月,离开长沙去水口山铅锌矿从事工人运动,任工人俱乐部教育股委员兼工人学校教员,并从事基层团的领导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调回长沙,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委书记处书记。1925年春回到韶山,开办农民学校。这年秋天跟随毛泽东到广州,相继在黄埔军官学校和中共广东区委工作,并在广东省农民协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临时工作过一段时期。1927年四一五广州反革命政变后,经上海到武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工作,为上尉。同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在叶挺领导的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任宣传科长。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散后,随朱德领导的起义军转战于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后被朱德派往井冈山。到井冈山后,被派到宁冈县乔林乡从事建党活动,并发动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不久建立了宁冈最早的一个农村党支部乔林乡党支部,任书记。1928年初,参加攻打遂川,任团政治部代理主任,并任遂川县委委员和县游击大队党代表。2月,成立宁冈县工农兵政府,兼任县委宣传部长。5月以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1928年底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时,留在吉安,从事赣西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作,任赣西南特委委员、中共东固区委书记。1930年初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代行政治委员职权。10月,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赣西南后方办事处主任。其间还担任过红二十二军的特派员。1931年6月,任永(丰)、吉(安)、泰(和)特委(后改称中心县委)书记,兼任独立五师政治委员。在此期间,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10月,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牺牲后,任公略县(原吉安县)县委书记,兼任独立五师师长。后调到瑞金,任苏区中央局秘书长。1933年初,在“左”倾中央领导大反所谓“罗明路线”在江西的代表时,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红一方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初,率领独立师一部前往福建长汀,与福建省委领导的红军队伍会合,成立闽赣边界军区领导机构,为边界军区司令部领导成员。1935年4月25日率领游击队进军时,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英勇牺牲。
朱云卿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广东梅州。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夏,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著名战斗。8月下旬,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1931年春,因劳累患重病住进江西吉安东固医院治疗。5月22日,在医院被国民党军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伍若兰
(1903—1929)湖南省耒阳县人。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任耒阳县妇联主席,一九二八参加湘南起义,接着随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任红四军宣传队长。一九二九年二月,在江西省寻乌县的项山战斗中,为了掩护军部安全转移,英勇战斗,不幸被捕,同年十二月被敌杀害于赣州,时年二十六岁。
何长工
何长工(1900-1987) 原名何坤。湖南华容人。1918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去北京长辛店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去比利时做工。1924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5年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曾任新华中学校长,并任该校中共党委书记,创建该地区中共党团组织。1926年秋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南(县)华(容)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后任连党代表。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1928年初曾被派到王佐部队做政治工作。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二团党代表、红四军三十二团党代表兼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湘赣特委委员、前敌委员会常委。1929年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曾率赤卫军等坚持井冈山斗争。后任红五军五纵队党代表。1930年5月任红八军军长,8月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参与开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1932年3月任红五军团十三军政委。1933年10月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2月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4年9月奉中共中央指示,与潘汉年一起到寻邬筠门岭,与反蒋的广东军阀陈济棠的代表谈判,达成就地停战等五项秘密协议,后红军长征经过陈部防区时未遭堵截。长征初期他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遵义会议后任红九军团政委,曾与军团长罗炳辉率部在侧翼单独行动,担负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任务。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两延(延长、延川)河防司令员兼政委,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校长兼政委、总校教育长、副校长等职。解放战争初期,任东北军政大学代校长。1947年起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1952年任地质部副部长、中共党组书记。1975年10月任军政大学副校长。1977年12月任军事学院副院长。他是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他还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病逝。著有《难忘的岁月》。
陈毅安
湖南省湘阴县人,1905年1月12日生出于湘阴县界头铺镇。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深造。1926年9月从军校毕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师第七连党代表,工农革命军连长,秋收起义军副营长、营长,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是红军早期著名将领。
陈伯钧
(1910-1974)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六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排长、连长,赣西第三游击队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二团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学生总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军团参谋长,第十三师师长,红五军团第九军、四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第二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员副司令员,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代表,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兼东北军政大学上干大队大队长,东北军区第一前方指挥所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士榘
湖北省荆门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员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十三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天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宋任穷
(1909-2005 ) 原名宋韵琴。1909年7月11日生于湖南浏阳县葛家园乌石陇。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本县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区委委员兼共青团特支书记。1927年马日事变后,被派到浏阳县工农义勇队第四团队任中队党代表。后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的连文书,随部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连党代表。
肖克
肖克(1908-),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肖明
资料暂缺。
杨立三
湖南长沙县人,早年从事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副官,红一方面军副官长兼总经理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主任兼兵站部部长、政委,财政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兵站部部长,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兼晋冀鲁豫财经办事处主任和冀南银行董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经济部部长,军政联合办事处主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外线司令员、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中央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杨得志
(1911年1月13日—1994年10月25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的一个小山村。1928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的战役有: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强渡大渡河、抗日战争时、国共内战、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宛希先
宛希先(1906-1930) 湖北黄梅人。1912年起读私塾。1923年入本县八角亭高等小学,1924年在学校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到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第五连当班长,后升至连长。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一营党代表。10月在郡县水口花池楼协助毛泽东主持了秋收起义后第一批新党员入党仪式。后任一团政治部主任,曾率部两克茶陵,参与创建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春任红四军十师党代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开辟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6月,率部参加袭占高陇的战斗。7月任北路行动委员会书记,参与指挥永新困敌的战斗。10月主持在茨坪举办的党团训练班。1929年初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奉命留守井冈山,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主持特委工作。他深入各地巡视和指导工作,健全和扩大党的组织,加强对群众日常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领导。后曾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县大湾被当作“AB团分子”错杀。
罗荣桓
(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一一五师代师长兼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张子清
张子清(1901-1930) 又名张涛。湖南益阳人。1912年入长沙陆军芝芳小学,结业后考入湖南讲武堂第二期。1920年毕业后任湖南零陵镇守使公署上尉副官,积极参加反对军阀赵恒惕的革命活动。1923年秋参加兵变失败后回家乡,参与组织湘中游击司令部,任支队长,一度占领益阳县城。这期间结识夏曦、郭亮等人,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赴广州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结业加入国民革命军搞宣传工作,参加北伐战争。到长沙后被派到贺龙部第十五师任政治连连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长沙第三分校成立后,调任该校教官,积极对学员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言行。1927年马日事变后,6月被毛泽东派到岳阳联络农民武装。后去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先后任连长、第三营副营长。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三营营长,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10月随毛泽东开展游击活动,一度被反动民团冲散。他率三营在桂东独立活动,最早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取得联系。同年12月下旬率三营回到茶陵归还第一团建制,不久任团长,率全团随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协助毛泽东率部队开往湘南。4月迎接朱德率部队到井冈山会师,指挥一团在酃县城北阻击敌人时负重伤。5月任中国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此后因伤重休养。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下山转战赣南,留在井冈山任红五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作战。红五军转移后,曾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代理书记,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带病参与领导坚持湘赣边界的游击战争。1930年春转移至永新县洞里村焦林寺隐蔽养伤,同年5月病逝。
贺敏学
贺敏学(1904-1988) 江西永新人。早年就读于县立中学。1926年发动组织学生爱国运动和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永新县农民自卫军副指挥、指挥。7月曾偕其妹贺子珍等会同王新亚部、袁文才部农民自卫军攻占永新城,任永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永新县委书记。同年冬策应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久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
贺子珍
(1901—1984)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二六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参加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随袁文才部上井冈山。一九二八年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一九二九年一月随同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任机要科科长。一九三七年冬去苏联治病和学习,一九四八年回国,曾在沈阳财政厅任处长。建国后,在浙江省杭州市妇联工作,并曾担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一九七九年当选第五届政协委员。
袁文才
袁文才(1898-1930) 原名袁选三。江西宁冈人。7岁入茅坪私塾读书,1921年考入永新禾川中学,后因家贫辍学务农。1923年为反对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当地的马刀队,曾带领马刀队袭占宁冈新城。1926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领导下,率队参加宁冈暴动,成立县农民自卫军,他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王佐率领的井冈山农民自卫军相配合,继续开展武装斗争。曾根据中共吉安地委指示,率队会同井冈山、安福、莲花等地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后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后,他率部接受整编,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起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二团团长兼一营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长。先后率部参加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粉碎湘赣军阀的“会剿”,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曾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29年1月任红四军参谋长,随部向赣南进军。不久返回井冈山,发展地方武装,坚持革命斗争,曾任中共宁冈县委常委。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被诬陷杀害。
黄克诚
1902年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
黄永胜
湖北省咸宁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团长、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旅长。
康克清
克清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少年时期,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5年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粟裕
(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曾志
(1911—1998)湖南省宜章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衡阳地委组织干事、农民协会妇女干事。一九二七年七月任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一九二八年初参加湘南起义,四月底,随朱德、陈毅部队上井冈山,在红四军三十二团做党的工作,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十二月调任红光医院党总支部书记。一九二九年一月随红四军下山,调前委任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长,后任闽西团特委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一九九八年六月在北京逝世。
赖传珠
赖传珠(1910-1965) 又名鹏英。江西赣县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从事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赣州白石乡党支部书记。1928年初参与领导赣县大埠农民暴动。同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连队党代表。1929年4月任二纵队四支队十二大队党代表。年底参加了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谭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谭世名,号举安。1906年 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曾任小学教员,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2月到国民革命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谭震林
无衔将军——谭震林 谭震林是直性人,素来快人快语。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道:“服从组织决定,我这就去三支队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