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7
82年前,一群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南昌从此以“英雄城”驰名天下。近日,本报“红色记忆”报道组前往南昌采访,了解到枪声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昌起义走出7位元帅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这是一场群英荟萃的暴动,不仅缔造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军队,也成就了一大批革命人才。
1955年,共和国授衔时,人们赫然发现十大元帅中有7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分别是: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这其中还不包括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以及被称为“未被授衔元帅”的叶挺。
7位元帅中,贺龙、刘伯承、朱德直接指挥了8月1日凌晨的起义作战。8月2日拂晓,策反敌军成功的聂荣臻带领第25师赶到南昌,参加起义队伍,当时林彪任第25师73团3营7连连长。8月10日,陈毅从九江赶上了南下的起义部队。
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起义指挥作战,但他功不可没。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已秘密加入共产党,他利用与张发奎等人的关系,得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解除兵权,马上约了叶挺、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4人到甘棠湖划船,秘密商讨起义大事。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得知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最终下定了起义的决心。
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手下不少将领主张派兵夹击起义部队。叶剑英再次献计,建议张部跟随起义部队进入广东,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觉得划算,便采用了这个建议。正是叶剑英的这个建议,使南昌起义部队得以迅速打开南下广东的通道。
此外,南昌起义还走出粟裕、陈赓、许光达3位大将,还有4位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也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一场起义诞生如此多将领,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起义主要领导人的排序由来
在目前的历史记载中,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排序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关于这个排序也有一段故事。
1957年,为纪念建军30周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处主任杜南应《解放军报》的约稿,以徐巍等人的调查报告为基础,准备了一份《八一起义》21幅连环画的文字说明稿。曾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第二任馆长的徐巍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当时还处在建国初期,南昌起义领导人的排名还没有定论,稿件中领导人的排名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解放军报社对此非常慎重,用红笔圈出,呈送周总理。周总理接到来稿,连夜审阅,亲笔修改,并让朱德、贺龙、陈毅传阅。
朱德谦虚地说,他的名字应该排在贺龙、叶挺的名字之后,因为起义军部队主力是贺龙率领的第20军和叶挺率领的第11军24师,他的人马主要做一些协调保障工作,作用不大。另外,周总理、朱德等人一致认为,刘伯承在起义中任参谋团参谋长,做了大量军事工作,应在起义领导人中加上刘伯承的名字。于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周、贺、叶、朱、刘”的排序就这么定了下来。
徐巍老人特意找出当年那份《八一起义》修改稿的影印件让记者看,只见几页发黄的稿纸上清晰地留下了周总理、陈毅亲笔修改的黑色、红色笔迹。说到高兴之处,徐巍老人对本报记者说:“你们大老远跑来,送给你们一份吧。”于是,我们得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八一起义》修改稿的影印件。
起义总指挥不是共产党员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是贺龙,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当时并非共产党员。
徐巍老人说,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在南昌会见贺龙,商量起义计划,贺龙当时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随后,周恩来代表起义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军代总指挥。而当时贺龙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军80周年时,贺龙的女儿贺晓明在接受南昌晚报采访时曾说,“父亲是在革命最低谷时选择了南昌起义,他是北伐名将,地位已经很高了,但他毅然与旧势力割裂了。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说,他在做风险最高的投资,是在一只股票最低迷的时候买进,而且他是在知道有巨大风险的前提下买进的。”
贺晓明说,父亲曾告诉她,他曾多次提出入党要求,但因为自己在旧军阀中的地位太高了,官当得太大了,所以党很慎重,考验了很久。直到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到了瑞金,父亲才终于入了党。
如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还陈列着贺龙当年写的百字入党申请书。1959年,贺龙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时笑谈:“我给周主任(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政治部主任周逸群)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对他说,周主任,你们那扇大门不要对我关得太紧嘛,让我进来!”
起义军中也有巾帼英雄
参加南昌起义的起义军中不只有铁血男儿,还有30多位女兵。
195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组有人在刊物上看见一篇回忆录,文章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女兵。工作人员立即赶到北京,找到了这位叫胡毓秀的女兵。通过胡毓秀的介绍,又找到了彭援华、杨庆兰、谭勤先等几位女兵,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据女兵们回忆,第一批女兵有30余人,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同志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纷纷离开学校,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行军战斗中,“女将们”表现得颇为英勇,女兵杨庆兰还救过陈赓大将一命呢。
原来,起义部队在南下途中与敌遭遇,战斗十分激烈。天快黑时,救护队准备撤离,担任女救护兵的杨庆兰突然看见草丛里躺着一名伤员,腿被打伤,血流了一地。杨庆兰二话没说,背起伤员就往救护所走去。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重伤的营长竟是后来的大将陈赓。
徐特立50岁参加起义
提起徐特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毛泽东的老师,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也参加了南昌起义,是起义队伍中年龄最长者。
1927年,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下旬,他赶到南昌参加起义,被安置在江西大旅社住宿。起义前,徐特立受周恩来所托,说服当时的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姜济寰追随了共产党。起义打响后,徐特立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党务委员会委员。
8月5日,50岁的徐特立随起义部队南征。途中,徐特立被任命为第20军第3师党代表,与师长周逸群一起率部转战于赣南、闽西、粤北等地。
1934年10月,徐特立以57岁高龄参加了红军长征。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坚强的老战士”。
死后也要为贺龙站岗的警卫连长
南昌起义的参加者、解放后南昌市首任市委书记黄霖的骨灰葬在南昌贺龙指挥部的后院,上面种着一棵常青树。
他为什么要葬在这里?在南昌参观贺龙指挥部旧址时,讲解员向记者讲述了黄霖“生前站岗,死后站岗”的感人故事。
1927年7月,经共产党员刘力劳推荐,曾经参加北伐军的黄霖被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任命为第20军特务营第一连连长,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霖对贺龙非常敬佩,南昌起义时是贺龙的警卫连长,并投入攻占敌第3军军部的战斗。
1949年,南昌解放后,黄霖担任南昌市委书记兼南昌警备司令部政委。1985年,黄霖病逝。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被葬在他战斗过的地方,继续为贺老总站岗。如今,每到清明或黄霖的祭日,黄霖的妻子、儿女,部分南昌市民都会到这里缅怀、祭拜。(本报记者王春霞张满姬克亮)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