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1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经历了创立、巩固发展和坚持斗争三个阶段。
湘赣边界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在外地求学的一批进步青年欧阳洛、朱亦岳、陈正人、刘寅生、龙超清、谭觉民等先后加入共产党。他们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边界各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在党的领导下,边界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半数以上的农民参加农民协会。农会还有自己的武装,各县共有枪支670支。边界六县的革命派都先后推翻了本县的豪绅政权,掌握了全县。宁冈、莲花、永新还建立了县级革命政权。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实行血腥镇压,边界各县共产党的组织大部塌台,农会遭破坏,枪支大部分被豪绅缴去。但是革命人民并未屈服,仍然坚持斗争,党的活动转入秘密状态,并保留着100多支枪。7月间,永新、遂川、莲花等县先后举行了武装暴动。刘作述率领800多农民捣毁了永新县里田区公署;王次楱率领遂川县农民袭击县城,救出了被捕的农会干部;陈韶等带领部分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转入山区,开展游击斗争;王新亚、袁文才、王佐等率领安福、宁冈、遂川、莲花等县农民自卫军,在永新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攻克永新县城,救出贺敏学等80多个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成立了赣西农民自卫军(王新亚任总指挥,袁文才、王佐任副总指挥)。后因强敌进攻,赣西农民自卫军主动撤离永新,王新亚率安福、莲花农军往萍乡、醴陵一带游击;袁文才、王佐、刘作述率宁冈、遂川、永新农军退到宁冈的茅坪、大陇和遂川的大、小五井一带坚持斗争。这些斗争,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各县,距离敌人重兵驻守的南昌、长沙、武汉等中心城市较远,反动统治势力比较薄弱;新旧军阀连年混战,敌人更是无暇顾及;这里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湘赣两省及其下游;因大部分是山区,山高林密,地形险要,井冈山和九龙山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大有回旋的余地;这里物产丰富,盛产大米、油茶、竹木等,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总之这里具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湖南省委和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组织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于1927年9月9日,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途中,三路部队先后失利。为此,前委会议决定部队退往湘南。19日,各路部队到浏阳县的文家市集中。17日,前委会议决定部队退往湘南。19日,各路部队会师文家市。当晚前委又召开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作出了部队向萍乡退却的决定。20日,起义部队开始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当行至萍乡芦溪时,遭敌袭击,部队损失很大,总指挥卢德铭牺牲。25日攻占莲花县城,前委在城内召开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指示恢复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斗争。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根据江西省委的介绍,前委派人与宁冈县党组织和袁文才部取得了联系,并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三湾改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浩,党代表何挺颖,辖一、三两营及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和辎重队,共700余人;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正当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进入湘南,在湘南党组织的配合下,于1928年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暴动序幕。不到两个月时间,暴动浪潮波及20余县,中心区域的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等县相继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和两个独立团。同时,发动群众打土豪,开展土地革命斗争。3月底因强敌进攻,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主动撤出湘南,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
3月上旬,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达宁冈,指责边界“烧杀太少!行动太右!”将前委取消,改组为师委,何挺颖任书记,毛泽东任师长,调部队去策应湘南暴动。工农革命军在向湘南进军途中,配合酃县三月暴动,攻克了酃县县城,随后抵达中村。这时,毛泽东发现湘东形势很好,打算把湘东与湘南联系起来,发展革命形势。于是,派何长工、袁文才率二团去资兴,策应湘南暴动。毛泽东率一团在中村发动群众插牌分田,将酃县特别区委改为县委(刘寅生任书记)。同时,毛泽东等给部队上了一个多星期政治课。部队到桂东时,因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出现了违犯纪律的现象,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向部队正式宣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严明了部队的纪律,密切了军民关系。
工农革命军离开边界后,敌人乘虚窜入,占领边界一个多月,导致了边界斗争的“三月失败”。
毛泽东得知湘南暴动部队转移的消息,率领部队往汝城方向接应。4月,朱德率领湘南暴动主力部队从耒阳出发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沔渡。另一部由陈毅率领,在资兴彭公庙与何长工、袁文才带领的二团会合后,也到达酃县沔渡。月底,湘南暴动部队近万人由沔渡开抵宁冈龙市。工农革命军一团先后在桂东和汝城击溃反动武装何其朗和胡凤章部,在资兴龙溪洞与肖克领导的宜章农军汇合后,回到酃县。此时,湘军吴尚部一个团追至酃县,毛泽东、张子清指挥部队在酃县城郊接龙桥与敌激战,击溃了尾追之敌,掩护了湘南部队向井冈山安全转移,战斗中团长张子清身重伤。
4月28日,毛泽东率部回到宁冈龙市,与朱德部队胜利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并召开了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4日,在龙市广场举行庆祝两支部队胜利会师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四军下辖三个师九个团。朱毛两军会师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壮大了边界的武武装力量,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根据湖南省委向萍乡、安源发展,与红四军取联络的指示,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四、五纵队冲破敌人重重阻截,于12月10日,到达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主力胜利会师。
红五军与红四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正准备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柏路村主持召开前委、特委、各县县委、团特委和红军第四、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由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迂回敌后,打击敌人;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
1月14日,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茨坪、小行州等地向赣南出击。守山军民投入紧张的战斗准备。26日,战斗打响,井冈山军民在彭德怀、滕代远、王佐等领导下,与敌激战三昼夜后,黄洋界、八面山哨口相继失守。在四面受敌,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按特委决定,率千余人向遂川方向突围。何长工、王佐、李灿等率领部队转入深山,坚持斗争。小井医院100余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杀害。敌人占领大小五井之后,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向九龙山进攻,宛希先、鄢辉、刘作述领导茶陵、永新、宁冈地方武装与敌苦战三日后,安全转移。
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后,敌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烧杀,五大哨口内房屋化为灰烬,被杀之人不计其数。湘赣边界特委机关在遂川被打散,各县党和政权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党的组织,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斗争,2月,特委常委兼巡视员宛希先在九龙山召集永新、茶陵、宁冈三县党组织联席会议,产生临时特委,朱昌偕任书记;随后,陈正人又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产生新的临时特委。
3月,蒋桂战争爆发,湘、赣两省敌军主力撤离边界。王佐、何长工、李灿率部赶走挨户团,收复了五井和宁冈大部分地区。随后,临时特委从各县抽调人员和武装,组成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积极开展游击活动。4月,原特委书记邓乾元回到永新,召集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原特委恢复工作。在特委的领导下,各县党组织很快恢复了工作。红军独立团先后打垮宁冈龙市、古城之敌,缴获茶陵和尚庄挨户团的枪支,击溃永新潞江保安队,接着又打垮茶、永、酃、宁四县反动武装对九龙山的联合“会剿”,宁冈靖卫队几乎全被歼灭,红军收复了宁冈、莲花等地。永新的小江区,四、五、六区及西北特区,东南特区与宁冈的一、二、四区,尚有公开或秘密的苏维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