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远征难 万死只等闲
发布时间:2014-06-10
红军远征难 万死只等闲 ——评电视剧《十送红军》
孙鹏
记得胡耀邦曾经说,在延安时期,毛主席问他,什么叫军事?胡讲了书本上的很多。毛说:“没这么复杂,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说到将“跑”做到极致,而又成功的案例,无疑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了。关于长征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不少,但真正拍成经典的却是寥寥无几。而今,电视剧《十送红军》将于6月6日登陆央视,这种题材不仅可以吸引“60后”、“70后”,由于佟大为、罗晋、蒲巴甲等青年人气演员的加盟,也足令《十送红军》得到“80后”、“90后”这两种受众群体的关注。
《十送红军》围绕十个人物,以他们的人生做为故事主线,这种单元式的剧情模式颇有新意,特别是用于“长征”这种苦闷却又压抑的故事题材中,尤为合适。在之前相关的影视剧中,令观众看到的往往是,领导人的伟岸、豁达的心胸,高超的智慧,在谈笑间便走过了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十送红军》则不同,他以小人物为基点,来折射当时那个大的乱世,其中包括为寻找儿子,上演“拯救大兵瑞恩”式的老兵父亲;炊事兵一心求战死,却不得不抚养低能的郑十一斤;女红军戴澜的“巾帼不让须眉”;文艺兵沙奎的笑对死亡……
这些角色都是小人物,但都有着自己的人生、信仰,构成了当时“长征”队伍中的众生相。有人说,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之所以写得好,正是因为它聚集了当时社会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而《十送红军》亦是如此。和“水浒”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两者故事中的人物,多以牺牲为主,悲哉壮哉。正像毛主席的那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在这部剧中,我想应该可以改为“红军远征难,万死只等闲”了。因为无论是长征,还是战争,说到底就是死亡,就是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送红军》中,并没有一个主要的敌人形象出现。这样的情节设置,更利于对我方红军真实的状态进行描述,同时突出敌人虽然不可见,虽然可怕,但只要红军意志坚定,那些敌人也并不足惧。就是这样一个以义动人,以情感人的大剧,这样一个区别与主旋律的精彩大剧,这样一部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大剧,相信随着《十送红军》的播出,必然将引起一股新的“长征”热。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