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汉育,1896年10月22日出生於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1913年考进海丰中学,1917年夏东渡日本,1919年9月入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组织赤心社,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1921年5月学成回国後在广州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回海丰发起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同情会。10月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1922年1月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因对海丰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受到豪绅攻击,5月9日被撤去教育局长的职务。继而和李春涛等一起,出版了《赤心周刊》,宣传社会主义。1922年7月29日同青年农民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和李思贤,成立了“六人农会”。经过串联发动,农会会员迅速扩展,10月25日成立了赤山总农会,1923年1月1日又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任会长。会员2万户,人口约10万。7月成立了广东省农会,任执行委员长。1924年4月到广州,参加中共。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出任第一、第五届广州农讲所主任。1924年秋当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1925年4月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成立,任书记。10月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改组为海陆丰地委,任书记。11月4日被任命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农民部长。12月任中共潮梅特委(1926年3月改称汕头地委)委员、农委书记。1926年1月任广东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4月下旬,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9月24日同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在汕头成立了东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1月,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指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和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率领中共东江特委机关和红二、四师转移到大南山,3月曾2度攻占惠来县城,同潮阳、普宁、惠来的中共武装一起坚持了7个月的游击战。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1月20日偕夫人许冰抵达上海,出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1929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军委书记。8月24日由於变节分子出卖,被捕。8月30日,在上海龙华监狱被杀。其著作《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是中共第一部关於农民运动的报告。
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出身地主家庭。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1919年参加早稻田大学激进青年组织——建设者同盟。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1920年和留日学生组织赤心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1921年5月回国,不久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0月接任海丰县劝学所长(后改为教育局长)。1922年创办《赤心周刊》与《陆安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同年6月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在海丰县赤山创建农会。1923年月当选为海丰县总农会会长。同年5月海丰县总农会扩展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任会长。7月又改组为广东省农会,被推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成为广东农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4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曾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1925年,先后任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农委负责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同年2月和10月,随军参加两次东征战役。1926年发表《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同年5月在广东省第二次农民大会上当选为第二届常务委员。6月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和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10月任中共汕头地委常委、省农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到武汉,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同年4至5月,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随后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农民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12月广州起义时,被任命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人民土地委员。广州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余部在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1928年7月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为东江特委,被指定为书记。同年冬,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中国工农红军曾建立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以志纪念。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