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9
来源:中国文明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节日。端午节虽然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但随着时尚文化的冲击,端午节缺少文化内涵支撑,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我们应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端午节的“传统”教育。
端午节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与春节、清明节等有着同样重要节日。它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生命源泉,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是国人所认同的、沟通、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每逢节日,我们就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熏陶教育,对他们进行一次文化、精神洗礼来传承传统文化。
由于一些人特别青少年崇洋媚外,盲目追随西方习俗,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西方情人节等西洋节日,这是对我们传统民俗的冲击。就是不说是文化侵略,也是西洋文化的渗透。我们不反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许多青少年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了解甚小,对节日制度、风俗、艺术掌握不多,怎么去传承传统节日的礼俗呢?长期下去,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日渐淡漠,而且民族文化得不到认同,甚至消失。
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先人的智慧,是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端午节具有特定的教育、纪念意义,有关部门、学校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开展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积蛋袋、吃咸蛋活动,坚持门上挂菖蒲、插艾草驱邪,雄黄酒洒地以之消毒的习俗;这些传统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有的是为治病消灾,有的祭祀祈福;诵读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等诗歌,来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抒发了青少年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死而不悔的精神。
端午节是华夏国粹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复兴端午节。在积极挖掘和传承民族民情、民俗同时,要摒弃一些不良愚昧的风俗习惯,将其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增强民族意识,爱国意识,文明意识和道德意识,让传统节日文化世代相传,永远植根于人民的心中。(陈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