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情资讯 >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西城区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出台

发布时间:2014-04-14

[来源]:中国日报

001676d85d6914b1beff18.jpg

  4月10日,西城区率先公布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后,该区将通过试行学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加大教育投入等系列措施缩小区域、校际差异,通过完善学校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育评价导向机制等方式,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在优质基础上的均衡配置,着眼提升全区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

  据介绍,今年,西城区将试行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建设11个学区,在此基础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实现学区内部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共享。依据教育布局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规模、学校功能进行了优质校与部分学校重组,增加了优质资源,扩大了教育集团的规模和覆盖面,加大了对特色学校的扶持力度,实现了每个学区都有优质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特色校布局。在统筹资源的过程中,对优质资源相对缺乏的学区,引入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学区之间的均衡。此外,今年西城区计划投入22.8亿元重点对基础相对薄弱学校进行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使全区中小学硬件设施达到均衡。

  西城区教委副主任赵蓬欣表示,今年西城区还将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5个,涉及69所中小学。未来的集团将全面实现统一教育理念、统一教学规划、统筹教研活动、统筹师资调配的目标,全面提升西城教育整体水平。

  今年,西城区还将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优势,着力培养、潜心打造理念先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重教爱生的教师队伍。西城区启动了“西城区名师工程”,以现有的特级教师为核心,培养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扩大骨干教师的覆盖面,逐步实现全区各学段、各学科均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领域团队或学科专家指导组。

  西城区将采取高校、优质中学办附属小学的方式,探索促进学校发展新方式,共同探索小学与初中教育教学的衔接,发挥高校和优质中学资源优势,推动附属小学的发展,实现共同提升。(记者王素娟)

001676d85d6914b1bf141f.jpg

      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北京升学、择校一直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媒体上“30万1平的学区房两天脱销”的报道可以看出,用有较多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西城、海淀等区是多么的炙手可热。眼下正值幼升小、小升初的升学阶段,这个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今天,北京市西城区公布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后,西城区将通过试行学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加大教育投入等系列措施缩小区域、校际差异,通过完善学校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育评价导向机制等方式,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在优质基础上的均衡配置,着眼提升全区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

  今年以来,教育部连续就小升初升学等相关内容发文,要求各地能够解决好相关问题。那么,作为核心内容“免试就近入学”被多次提及,这次西城的改革会怎样具体实施?

  措施一:试行学区制。今年,西城区将试行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建设11个学区,

  这11个学区分别是德胜学区、什刹海学区、西长安街学区、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新街口学区、金融街学区、陶然亭白纸坊学区、展览路学区、月坛学区、广安门内牛街学区、广外学区。

  西城区希望能够实现每个学区都有优质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特色校的布局,实现学区内部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共享。举例来说,在统筹资源的过程中,对优质资源相对缺乏的学区,如新街口学区,引入了实验二小、育民小学、黄城根小学、北京三十五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学区之间的均衡。

  据了解,今年,西城区将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2012年9月,西城区成立了北京四中、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四个教育集团,共包含19所集团校(幼儿园),以“政府主导、名校牵头、项目运作、专家参与、科研支撑、政策保障”为原则,促进优质校和成员校的共同发展。集团运行2年,取得了一些进展。

   加入实验二小教育集团以后,白云路小学的课堂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态,即课上师生双向互动的环节多了,单向灌输的少了;学生主动质疑、合作的多了,被动接受的少了;教师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多了,碎讲串问的少了。实验二小集团倡导的“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正在学校逐渐落地。加入集团后,学校参加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研究;通过了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的考核。今年西城区将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5个,涉及69所中小学。

不久前,上海市整体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任务,不少上海城区的家长不再舍近求远,纷纷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上海在均衡发展上绿色评价体系功不可没,学校之间不再只比考试成绩,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看孩子的学习效率、睡眠时间保障、身心健康理想。西城区也将积极推进建立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师生以更加科学的模式完成课堂内外的学习。

  另外,西城区今年还将采取高校和优质中学办附属小学的方式,探索促进学校的发展新模式。比如文兴街小学将作为北京建筑大学的附属小学,实验一小前门分校、北礼士路一小将作为北京市161中学的附属小学和西城外国语学校的附属小学,共同探索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实现共同提升。可以肯定,这些改革将会对目前的幼升小或小升初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北京市的相关升学政策还没有最后出台,所以西城区的具体原则还要再等待后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