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瑶族民族风俗,独特的瑶族葬礼

发布时间:2014-11-25

      生老病死是人类自然新陈代谢规律,从远古时期,上至盘古开天辟地,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畏惧之事。曾有想长生不老的秦皇始帝,更有二世胡亥,殊不知,人类的生死,不由天地,更不曾有长寿之说。

  人死亡之后,都有后辈办理葬礼之说,为超度死者灵魂,各有各的礼仪做法。根据不同的地方风俗特色,葬礼的形式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民族风格。在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葬礼中,更加呈现出惊人的葬礼仪式,一般人看之后大震。
  瑶族,生活在我们南方的滇 、黔、湘、两广一带,属于南方的山地名族,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就环山而居,加上民族的地方特色,在瑶区老人死后,一般上山入地前,老人是不进棺材的。
  瑶族葬礼仪式一: 出殡坐灵椅
  瑶族各地葬礼是不尽相同的。贵州从江瑶族流行出殡坐灵椅的独特葬礼。当死者刚告别人间后,其子女立即为死者理发、洗澡、换新衣,把死者移到灵椅上就坐,并用稻谷草绳把死者绑好,安放于厅堂旁,由道公做法事,让孝男孝女凭吊一天一夜。出殡时,在灵椅两旁捆上两根长竹杠,在灵椅上还捆一把张开的大油纸伞为死者遮太阳。由4人或6人抬着死者去坟地。举行葬礼后的三天内,每天早上由死者的子女或有关亲属前往坟头为死者送饭,以示孝顺。
  瑶族葬礼仪式二:瑶族的“砍牛”习俗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假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砍牛这一天,一群群瑶族人身穿鲜艳的盛装,抬着铜鼓、折糯(糯谷连禾草折下来)、米酒,从四面八方朝丧家的寨子涌去。丧家门前空坪上放置一面大猴鼓,一侧的铜鼓架上串联悬吊着十几面铜鼓。
  瑶族葬礼仪式三:殡葬风俗
  过山瑶的丧葬习俗与汉族的丧葬习俗差异不大,实行土葬,也有的二次葬。为死者超度亡灵,做斋等。排瑶亦行土葬,其葬俗较特殊,独具特色。每当老人去世,亲属把尸体移置床边成坐式状,以便放置到“老人椅”。“老人椅”是排上的公共财物,谁家有丧均可使用。随即到村头鸣鸟铳报丧。死者的相关十二代亲属或亲戚闻讯后纷纷来家凭吊。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