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团结 >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京族--宗教集神谱

发布时间:2015-12-10

 1、信仰多神:

京族崇拜多种,民间的神灵崇拜,有的带有浓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有的受道教、佛教的影响而成;有的则来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他们所信仰的神,按其供奉场所,可分为家神庙神哈亭神三种。民间的神灵崇拜,并不在乎神的神位、神格和神权的高低大小,而在乎神灵身对民俗生活的参与程度。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民间只承认其存在,却不作祭祀,而对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镇海大王以及能为百姓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却倍加崇奉。

2、哈亭里的神位:

哈亭诸神和京族民俗生活关系密切。哈亭是京族人家供奉村社保护神的场所,也是村社议事的处所,此外,它还是哈节祭神、乡饮、唱哈(唱歌)娱神的地方。1911年以前的哈亭较简陋,只是木柱草盖的亭子。现在的哈亭都是砖瓦房,较大的占地约200平方米,能容纳一二百人坐席。哈亭正殿供案上设置诸神神位,但其所奉供的神灵各村有所差异。澫尾、巫头两地的哈亭,供奉的是镇海大王、高山大王、广达大王、安灵大王和光道大王,合称五灵官,其中以镇海大王为主神,余四位是副神。山心哈亭供奉的主神是光道大王,副神是镇海大王以及本境土地。

京族神谱初录:

祖灵:民间相信祖宗有灵,各家厅堂的正壁上都设有神台,以供列宗祖灵。这种神台又称祖公,上写“○(姓)门堂上历代先远宗亲之位。有固定的香炉,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添丁、婚嫁等喜庆事都要烧香供祭。民间称祖灵为家神,认为祖灵能庇佑子孙后代,有时还能以某种形式表其神意

灶君:民间把灶君看作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监察凡人的天神灶君的神位多供祭于厨房的灶头边,也有些人家是供于祖公棚上的。灶君供于灶边,由于每天煮的食物,灶君都已随时享用,所以平时祭祀都不再另行上供。只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专门供奉灶君一次,因为这天是灶君返天廷向玉皇禀报的日子,在这期间,人们说话做事可以无拘无束,俗称顺顺利利百无禁忌。到了除夕,又给灶君烧香,迎接他回来。

天官、土地:京族人的庭院在与厅堂门口对面约四、五米的地坪上,有一座以砖或石头砌成的神台,高约一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开官,神位写天官赐福,天官被奉为福神;下层是土地,神位写土家土地本家土神,土地为家宅保护神

观音、三婆:民间认为,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和送子造福的法力很大的神。京族地区供奉观音的寺庙有巫头岛的灵光禅寺和澫尾、山心、红坎等村的三婆庙。在三婆庙中,观音被奉为观音老母,是三婆庙中的三婆之一,另两位是柳行公主德昭婆

伏波将军:红坎村有伏波庙,供奉东汉时代的伏波将军马援,以正月十五为神诞日,举行庙祭。

田头公:田头公即田间保护神。

海公、海婆:京族把大海视为神灵,在船头设海公海婆的神位,每次出海都焚香祷告。每年腊月二十至二十八日,同伙作业的网丁聚集在一起,由网头主持做年晚福仪式,祈求海公、海婆保佑来年生产丰收顺利。

佛、十殿:阎王、羽林大神、金刚大神和至德尊神

以上是丧礼中做功德时所供的神。

杜光辉:清末抗法民族英雄,率领京族人民参加刘永福抗法黑旗军。澫尾村杜姓降生童奉他为祖师神,神诞农历四月十四日。

以上为家神、庙神等民间神,以下为哈亭诸神:

镇海大王:全称为白龙镇海大王,是三岛的开辟神和海上保护神。镇海大王在哈亭中的神位平日只是虚设,每逢哈节,要到海边举行仪式,遥对大海那边的神庙把他迎接回哈亭中享祭。

高山大王:也称高山神,全称为高山神邪太上等神,是专管山林之神。其在哈亭中的神位平日也是虚设,每逢哈节才到庙里把他接到哈亭里祭祀。

广达大王:全称为圣祖灵应广达大王

安灵大王:全称为点雀神武安灵大王

兴道大王:全称为陈朝上将敕封兴道大,亦简称陈朝上将

后神:在山心哈亭正坛神座左侧,还设有后神的神位,后神为山心京族的刘廷宝、刘玉珖父子俩的合称。民间传说19世纪初,刘氏父子捐资修建山心哈亭,跋山涉水到越南涂山,移接兴道大王的香骨来山心哈亭。京族人就为了纪念他俩的功德,便尊奉他俩为后神

本村诸家先灵这是京族山心村的习俗。村中各户的祖宗神位,同时也设在哈亭里,同亭中诸圣神一起,共享众祭。

3、法师和降生童:

法师降生童都是京族民间宗教活动中较受崇尚的人物,但他们不出家也不斋戒,平日也下海打鱼捞虾,种田耕地,就同普遍的百姓一模一样。如村族中有红白婚丧以及意外(诸如牲畜暴病、天灾人祸等),人们就请他们去念经作法事或驱邪解厄。他们还能为信者占卜吉凶,预示未来。

 来源:中国民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