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4月23日电(记者覃星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的里排壮寨,有一户特殊的家庭。全家11口人,却聚齐了壮、汉、苗、瑶、侗五个民族。面对彼此文化间的差异,这一家上演了四世同堂、共谱民族和谐曲的佳话,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八滩村的里排壮寨,山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河水,河边的一面山坡是金黄果子挂满枝头的枇杷树,青山绿水皆是风景。31岁的侯光祖是八滩村的党支部书记,但让他们家更加远近闻名的是11口人来自5个民族的传奇。
侯光祖告诉我们,50多年前,身为壮族的爷爷侯正荣参军后回乡。经人介绍,与来自邻近乡镇的苗族姑娘喜结连理。后来生下两个女儿侯日孟、侯日莲。侯日莲外嫁,侯日孟招来身为侗族的上门女婿王成建,也就是侯光祖的父亲。后来,侯光祖和弟弟侯光源出生。2008年,侯光祖和瑶族姑娘潘艳梅组建家庭,弟弟侯光源则娶了汉族妹子黄世红。
“妈妈和奶奶一样,都是苗族,我的媳妇是来自龙脊梯田景区附近的瑶族妹子。”说起妻子潘艳梅,侯光祖很是骄傲。他和妻子是在2007年县妇联组织的相亲活动上认识的,当时一共成功了三对。两人感情很好,认识后的第二年便办了喜酒。
弟弟侯光源则为这个特殊的家庭带来了一位汉族媳妇。他在广州花都区务工时认识了湖南邵东县的汉族妹子黄世红,两人感情很好,于2010年结婚,如今孩子已经5岁。孩子平时就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侯光源两口子则在外务工。
一个大家庭由五个民族组成,这种特殊性在少数民族较多的龙胜县当地也不多见。他们的风俗习惯是否相冲突?面对外人的疑问,侯家的答案是,“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坐在侯家的客厅中,记者看到窗明几净,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侯光祖的两个孩子和侄子在一旁开心地玩耍,不时发出嘻哈的童笑声。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村庄为壮寨,侯家主要是按壮族风俗习惯,但求同存异,过年时各民族的菜都有。“侗族喜欢酸味,过年时酸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这时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共同制作酸肉;而壮族的风俗是打糍粑,苗族则喜欢打油茶。”侯光祖说,过年时,一家人会做各自民族的特色食物,然后一起围着吃,其乐融融。
按照当地瑶族习俗,到了农历六月六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过节。侯光祖说,到了六月六,自己一大清早就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妻子的娘家——在外负有盛名的龙脊梯田下方的黄洛瑶寨,并按当地瑶族的习俗,和妻子一起“晒红衣”。
“弟媳妇是汉族,跟你们生活在一起会不习惯吗?”“一点都不会呢,她嫁进来后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们也尊重她的饮食习惯,甚至被她所影响。”侯光祖说,以前家里人从来不吃辣椒,由于弟媳妇是湖南人,无辣不欢,现在大家也随弟媳妇一起吃起了辣椒,菜里不放辣椒反而不习惯了。说罢,侯光祖哈哈大笑。
在侯家的第四代,如今也分为三个民族。侯光祖和家人商量后,将大儿子按照瑶族上户口,小儿子则随自己,户口为侗族。而侄子则是壮族。
作为当地乡村旅游区的一部分,侯光祖所在的里排壮寨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民族特征明显,不少游客驱车前来参观,并采摘枇杷等,这给当地农户带来不少收入。侯光祖的母亲侯日孟和丈夫平时在家种植枇杷、杨梅等果树,旅游旺季时很多游客前来里排壮寨游玩,采摘新鲜果子。一年下来,收入也有两三万元。
头脑灵活的侯光祖除了平时忙于村里的事务,还会在当地承包一些小工程,他的妻子潘艳梅则借助娘家——黄洛瑶寨的声誉,为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进行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妻子平日里住在娘家,演出之余照顾孩子,这让我可以安心在外找活干。”2015年,有点积蓄的侯光祖买了一部白色的小轿车方便出行。
11口之家,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有声有色。2014年5月,侯家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