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3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日电(记者蔡国栋)10月30日,延续了30多年的民族团结“阿迪·艾沙奖”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举行颁奖仪式。作为第十四届“阿迪·艾沙奖”唯一获奖者,49岁的吐尔洪·赛买提反复表示,这个奖是全体“兄弟联盟”成员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结果。
“阿迪·艾沙奖”由新中国第一代维吾尔族技术工人阿迪·艾沙设立。新疆和平解放后,饱尝旧社会苦难的阿迪·艾沙在乌鲁木齐化工厂当了一名工人,后被选派到上海等地学习技术,回来后因工作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在他病逝前,将1000元存款捐献出来,希望用于奖励工作积极和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1992年6月26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将此奖扩展到水磨沟区,并续集奖励基金1万元。从颁发首届民族团结“阿迪·艾沙奖”以来,水磨沟区共表彰了14个民族团结“阿迪·艾沙奖”先进集体、32名民族团结“阿迪·艾沙奖”先进个人以及201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3个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村)和297名先进个人。
几年前,吐尔洪·赛买提还只是水磨沟区风景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当时他家里经济困难,没钱看病,每次胸口痛时,他就用拳头捶打胸口,直至在家中昏迷两次后,家里人才强制把他送到医院。
那时,医生告诉他的家人必须马上手术,如果现在不做可能有生命危险。然而3万元的手术费,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就如同晴天霹雳。就在吐尔洪·赛买提绝望的时候,风景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他的亲朋好友急忙凑了3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手术之后,吐尔洪·赛买提办理了病退在家休息,闲暇时帮朋友打理生意,儿子也成为一名基层警察,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吐尔洪·赛买提说,能理解遭遇困境时人的心境,自己现在过好了,就想着也帮别人一把。
一个偶然的机会,吐尔洪·赛买提在家附近看到社区张贴的“献爱心捐款”活动海报,看完后就分别给6个做生意的发小打电话,告诉他们带上钱到他家社区楼下见面。待大家到齐后,他才把捐款海报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原来,在水磨沟区七坊街住着一名汉族贫困户,60多岁,无儿无女,老伴已去世,因患有风湿病需长期吃药,生活基本全靠仅有的低保金。这时吐尔洪·提的朋友们才明白过来,大家决定一起前往社区办公室,给这名老人捐了4500元。
此后,吐尔洪·提和朋友们觉得,与其大家平日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吃饭聚会上面,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上呢?只有想不到,不怕做不到。2013年1月,吐尔洪·提和他的6个朋友成立了爱心“兄弟联盟”,默默帮助困难群众,目前已有各民族困难群众百余人受到帮助。“我们是兄弟,民族团结,兄弟团结,我们努力!”吐尔洪·赛买提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兄弟联盟”成员从最初的7人扩增至17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近一年多来,他们走访学校3次,帮助贫困学生50人次,走访养老院2次,慰问老人160人次,帮助困难家庭9户,捐助的款物累计达7万余元。
目前,“兄弟联盟”的爱心资金来自成员捐赠,其中个体户扮演着重要角色。吐尔洪·赛买提期望,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能加入到“兄弟联盟”,以后也成立一个公益奖项,用于奖励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在这个方面,阿迪·艾沙比我们更伟大。”吐尔洪·赛买提说,“我们应该继续向他学习。”
“阿迪·艾沙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来,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吐尔洪·赛买提充满了信心和期待。